中国科学院基因组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基因组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制胜之道在于适度,通常选择题与主观题的答案差异不大。它固然重要,但不宜过分投入,以免挤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无需过早启动复习,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九月至十月开始备考也来得及。政治考试的基本要求是不影响总成绩,若想提升分数,则需妥善安排学习进度。2015年的考研政治颇为棘手,高分不易,部分试题出其不意,讲义中无从寻觅线索,全凭个人洞察力解答,这是否揭示了未来趋势尚不得而知,但它确实表明仅依赖死记硬背并不足够,理解才是关键,实际上需要硬记的部分并不算多。我个人使用了肖秀荣的三部曲:教材、1000题集和历年真题。首先,我会仔细阅读教材,并完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我会在完整学完一个部分的所有章节后再做1000题对应部分的题目,以此检测记忆效果(做题时严格闭卷)。然后标记出已掌握的题目,跳过,留下不确定或错误的题目以备后续复习。第二次阅读时,我会侧重于重点内容,并回顾之前的错题,再次剔除一部分已巩固的知识点。第三次,我专注于需要背诵和重点记忆的部分,持续温习错题,同时尝试解答分析题,将必备的知识烂熟于心。考前,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时事小册子和八套模拟卷,我认为单选题和分析题的得分情况大致相同,而拉开差距的往往是多选题,也是最难拿捏的部分。这需要对细节知识的精确掌握以及深入理解。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考研的核心是词汇,我认为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我们的最终分数。时常有人声称即使不完全理解文章也能答题正确,对此我不敢苟同。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弱的人来说,扎实的词汇基础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在暑期实现显著的进步。我选择的是绿色封皮的随机排序版词汇书,实际上任何一本都相差不多,因为常考的词汇就那么些,关键在于能否坚持记忆,并且牢记于心。我有个习惯,每背诵完一遍,就会在书的首頁空白处做个记录,标出这遍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以此激励自己。到了十月份,我已经完成了整整十二遍的记忆。之后直至考试前夕,我又重复了几遍,算下来至少十五遍。因此,对待单词,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心理准备。由于真题数量有限,我们需要额外购置英语模拟题来提高阅读量。处理模拟题的方式基本与真题相同,只是不宜过于纠结细节,毕竟模拟题的准确度无法与真题相比。答案的正确与否并不最关键,重要的是掌握解题过程,积累实战经验,找到解题的节奏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生物化学,其核心在于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特别是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我在学习时,特别注重对酶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的理解,比如糖酵解、TCA循环、氧化磷酸化等关键过程。分子生物学部分,我会将注意力放在DNA复制、转录、翻译等基本生理过程上,理解这些过程如何决定了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这里,我建议使用图表和模型来帮助记忆复杂的分子结构和过程,凭做题来巩固理解和应用。
至于遗传学,它是连接生物化学与基因组学的桥梁。孟德尔定律、连锁与互换、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等内容都是需掌握的重点。我强调理论与实验并重,理解遗传规律的,也要理解这些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如遗传病的研究、基因工程的操作等。对这部分的学习,我会定期进行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到实际问题中,这样既能提升兴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坚持定期复习,因生物学科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只有持续接触保持记忆的新鲜度。我也会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观看科研讲座、参与在线讨论,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解比记忆更重要。许多概念和过程,能从原理上理解,就不容易忘记。我也提倡主动学习,积极寻找和解决问题,这种探索精神在科学研究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