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必复习太早,前期主要是打基础,做完《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和全部弄懂了之后,时间应该到了11月上旬左右吧,现在该开始背一些《风中劲草》之类的知识点的书目了,这本书我也看了3遍多了,也还是主要理解然后再去背诵重点。风中劲草弄完,就可以开始买肖秀荣8套卷,做做上面的选择题,大题的话有时间就做做没时间就看看。好像今年有大题是在8套卷上面有的,我也看了下,挺开心的。8套卷做完,有个叫《蒋中挺5套卷》这个也可以买来做做,背上面的大题,好像是16年的时候,压中了挺多大题的,但是好像就只有这一年吧,其他年份的都不怎么样。最后就是大题的最重要的参考书了《肖秀荣四套卷》,没错就是这套卷子,别问为什么就是背,背的滚瓜烂熟。然后你就可以去上考场了。不要担心自己的大题不会做,全部的考生都一样,背了这个差不多都会写大题了。自己还还过其他的一些预测卷子,大家时间多的话也可以去买,毕竟多做多了解。嗯,自己的政治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祝大家好运咯。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9月1日: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基础,老师的整个讲解的框架体系蛮成熟的,按照他的指示把笔记全部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尝试着背诵,这样下来就可以搭建起数学的整体的脉络,知道要考的知识点和题型。我个人认为这个框架的搭建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太重要了,他可以帮助你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来面对你所遇见的各种题型,而不至于迷失在茫茫的题海中无法自拔,它就像在你的脑海中植入了一份详尽的探险地图,遇见一个题,你可以将其归入体系中的某个知识点,这样的训练增加之后,对你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将知识归整而不是碎片化存在于你的大脑中,一个成熟的知识体系都会是如此。9月1日-10月15日:进入考研攻坚期,复习全书是必备的,因为数学是上午考,我也象征性的把复习时间安排在了上午,每天看20页左右,一些原则:1、必须自己拿笔写,切忌眼高手低以为看看就会了;2、切忌还没怎么思考就看答案解析,不会做没事,自己思考的过程尤为关键,在每道题的边上写下自己的思考推算过程以及这道题的关键之处;3、琢磨好久都搞不明白的,可以询问老师。数学其实有点像练书法,一开始可能你的水准只能够临摹大师们的作品,还只能学个皮毛,但重复训练达到一定的层次之后,你会形成自己的笔法(数学思维方式),在之后对于从未涉猎的新帖(新题型)也可以驾轻熟重。10月16日-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了之后,一本虐人无数的660题登场,别以为他全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但他的每一道题都是精心锤炼过得,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绝对会让你获益匪浅,他的题目的设置真的恰到好处,细细的琢磨每一道题的精髓,虽然真题是绝对达不到这样的难度的,关键的是思想方法。我大概刷了20多天,但有些题后来又忘记回过头去考虑了。11月11日-12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清晨开始,我拿起了真题,花了十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卷子,因为很多题其实在你做全书的时候已经遇到过了,所以其实真题对于真实水平的评估还是有很大偏差的,对完答案,订正,错的题的解题思路思考一遍就完事,当时的分数基本保持在120-140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失常,第一,历年真题相对于之前的训练还是简单一些的,第二,平时的训练不紧张,三个小时基本上都是轻松愉快的度过的,那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就盼着可以做数学真题了,就像恋爱一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家都知道,如果你阅读看不下去就没办法做题,我当时就是紧张的看不进去题。但好在语感还在,可能完型错的比较多但分值低,最后分数还算好。英语的复习,我认为就是背单词+做真题+看作文。复习的过程中,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前期要坚持背单词,我当时是在图书馆借的单词书每天背几页,同时用扇贝单词APP找空闲时间背。单词这个东西反复背多少遍都不嫌多,好习惯要一直坚持。从6月份左右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真题要反复做,多做几遍总结问题。我用的是张剑的英语黄皮书,除了真题它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我也买了,但是最后都没有做完。总之考试之前都要保持手感。最后2个月开始看作文,我的作文是把作文分成了9个小部分,按每个部分的套路补充好,最后就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课程,它涉及到晶体结构、相变理论、固态反应动力学、材料性能等多个方面。对晶体结构,理解并掌握点阵常数、布拉维晶格、空间群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实际材料的晶体结构,如金属、陶瓷、半导体等。
对相变理论,你需理解固-固、固-液、固-气等不同相变过程,以及影响相变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和成分。在此基础上,能分析各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变行为,这对理解和设计新材料有重要意义。
再者,固态反应动力学是另一个重要部分。理解扩散机制,比如菲克定律,以及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阿伦尼乌斯方程)是基础。了解界面现象,如界面能、形核与生长,也是必不可少的。
材料性能的理解和评估也是考试的重点。机械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等)、电学性能(导电性、磁性、热电性质等)和光学性能都需有全面的认知,并能按材料的微观结构预测其宏观性能。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基本原理的,凭做题来巩固知识。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解释某种材料为何有特定的性能,或者预测在特定条件下材料的行为。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团队讨论和教师指导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激发新的思考角度;向导师教,获得更深入的专业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