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让我们从八月开始探讨政治学习。一个月足以浏览完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每日一章,并随之完成对应的1000题,同时标记关键点。我个人直接看书的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参加辅导课程,尤其是那些讲解选择题技巧的部分。等红宝书出版后,阅读一遍(它相当于精讲精练的精华版),接着重温1000题。1000题至关重要,多刷几遍。十月份,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会出现,那时就可以开始记忆。书中会标示哪些内容需熟记,至于记忆方法因人而异,我倾向于通过解题来巩固,边做题边吸收。空闲时多练习选择题,非常有益。大题不必过早准备,十二月开始背诵,提前太多容易忘记。到时主要依赖肖秀荣的8套与4套,加上蒋中挺的5套,以及各类模拟试题(如任汝芬系列),做选择题,大题只需理解涉及的知识点并能书写。第二轮复习应侧重于填补第一轮的遗漏,分别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做题,即完成《任之二》的客观题部分。这可能会对你的自信造成一点冲击,因为这本书题目繁多且考察深入,许多细微之处也会成为考点。我当初完成时,准确率低得可怜,还来不及做完所有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我的备考经历,首先要提的就是数学了,因为它无疑是所有科目中最关键的一环。从刚开始准备考试,我就已经开始研读数学了。对于高数部分,我主要依赖于复习全书。到了大约十月底,我转而去做历年真题,一套接一套。我觉得除了2016年的题目特别棘手之外,其他年份的试题都还算平易近人,所以就没有太过深入地去解题。随后,我开始了模拟题的训练,包括400题、八套卷、四套卷以及李永乐的模拟题集。这些模拟题让我受益匪浅,尽管每次做完都仿佛被鞭挞了一番,真题我能拿140分,但模拟题能达到120分就算不错了。然而,模拟题的价值更在于其命题思路,因为你无法预测哪些题目可能会在真正的考试中出现,分数固然重要,但理解题目的设计更为关键。如果给这些模拟题做个排名,我会说李林的最好(可惜我没做),其次是李永乐的,接着是四套卷和八套卷,最后是400题。个人觉得400题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但我强烈推荐大家在数学上多花时间做题,真题不必重复太多次,重点是要多回顾错误的部分。至于模拟题,说不定哪一道就是考试原题哦!数学的学习,归根结底就是不断刷题!初期阶段,我还是建议以复习全书为主,多翻阅几遍,每一次都会有新的领悟。
考研英语方面:
早期5月前都在背单词和那黄皮书练手,推荐一个背单词软件,超级好,墨墨背单词,首先是它的设置很好,每天都要先复习完才能看新的单词,第二每天的奖赏机制特别好,最后的段子也好幽默,我是一直到最后考英语,都基本在每天都背,感觉用书的效果不是太好。我喜欢晚上吃过饭散散步,也当锻炼身体,我一般边散步边背词,效果挺好,你要是想做些其他的也行。据说背单词在心情愉悦的时候记忆力最好,而且间断背词会更好,好好利用下自己的碎片时间吧。这段时间还利用何凯文的长难句,给自己的英语语法结构打了基础,后期翻译看阅读都好了很多。11月份以后再选择性地做一些真题里面比较好的题目,到了12月份的时候,应该开始系统性的训练了,把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这些题目的解题技巧,通过做题都熟悉一下,因为很多题目放下时间长可能方法都生疏了,最后,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在考试前十几天做几套模拟题,张剑最后五套题就是很好的材料,难度比真题稍大,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以及技巧的运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勘探地球物理涉及许多物理原理,如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这些都需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例如,要理解地球的重力场变化是如何反映地壳结构的,或者地震波如何穿透地球并携带地下的信息。每个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背景,需花时间去深入理解和掌握。
实践操作同样重要。这门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凭实验和案例分析来提升实际应用能力。要学会使用各种地球物理仪器,分析数据,绘制图件,并能从中提取地质信息。这就需多做练习,参与实验室的工作,甚至尝试自己设计小实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结合地质知识学习。地球物理数据的解释往往需地质背景的支持。需学习地质学,理解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这样在面对复杂的数据时做出合理的解释。
持续关注科研前沿。勘探地球物理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充满创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新的理论不断涌现。阅读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