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方面,我认为深入领会四本书的内容至关重要,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概念和定义。先掌握这些理论基础,然后将它们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做真题来检验并巩固对概念的认知。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习惯于反复研读。当其他学科的学习感到疲倦时,阅读政治内容可以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应对多项选择题。至于主观题,不必过早焦虑,因为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后期冲刺阶段背诵,但如果你前期已经多次复习政治,那么后期背诵就会变得迅速而高效。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后期复习的部分,我想强调的是,从11月中旬直至12月初,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会陆续面世。历来这些模拟试题的难度往往超越了真正的考研题目,因此,如果有些同学觉得这样做会影响自信心,选择不做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考虑到最近几年考研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我个人推荐还是要安排一些时间,专心致志地去做这些习题。临考之前,切记回顾你的错误题集和笔记,这些都是极为关键的复习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词汇学习策略遵循“快速预览+定时复习”的模式,类似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我使用的是《红宝书》,起初会迅速通读两遍,遇到陌生的词汇就做个标记,目的是快速扫瞄,不必一次性记住,有个初步印象就足够了。这样全书过完两遍后,就能筛选出第一批难以掌握的“顽固词汇”。
然后,我每天专注于两个单元,将这些顽固词汇抄录到笔记本上,仅写英文,每个单元占据一页纸。一周后,我会增加复习内容,每天除了学习新的两个单元,还会回顾一个之前学过的单元,并在笔记中标注每次复习的日期。对于仍未掌握的词汇,我会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标出,并在同一页面空白区域抄写其含义。目标是确保每个单元至少复习三次,每次复习之间的间隔逐渐延长。
这个方法看似繁琐,但实际上每天所需时间不超过20分钟。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气象学基础综合的核心内容包括大气物理学、气象学原理、气候学和天气预报等部分。对大气物理学,掌握气体状态方程、辐射传输、热力学平衡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些理论为理解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气象学原理则涉及风、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需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来解析实际的气象现象。
气候学的学习,需深入了解全球气候类型、气候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这需具备一定的地理背景知识,对气候模型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可能的情况。天气预报部分,主要涉及到天气系统的识别、发展和演变,以及如何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测,这部分既需理论知识,也需实践技能。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扎实的基础。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公式,不只是机械记忆。结合实例进行学习。凭分析真实的气象案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再者,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巩固记忆,提升解题能力。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和其他同学交流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帮助深化理解,拓宽思路。
我在学习过程中,特别重视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我会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凭模拟实验理解大气环流模式,或者用所学的气候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样的学习方式我感到更有成就感,也使我对这个学科有了更深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