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门课,前期主要重心是选择题的提升。分析题拉开的差距并不大,因此前期要多刷书,然后刷题,不断地巩固那些零散的知识点,提高选择题命中率。我是用的主流的肖秀荣老师路线,后期通过背8套卷和4套卷,来提升分析题,17年的政治,肖老的4套卷应该是全部命中了,所以还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但是16年的政治,肖老的好像只命中了一道题,命题组可能是反押题模式,所以这也加大了不确定性,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的题目已经很少有那种纯记忆性的知识点,更多的是以时事为背景出的需要自己理解的题目,因此不能以为政治只是背就可以解决的,要提早开始计划。打基础9月~10月这阶段主要是了解考研政治主要内容,全局概览,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例如,搞清楚,考研政治都考些什么?分为那几大块?每一块怎么考?要怎么复习?哪块是重点、难点?要用多长时间来消灭?准备的思路、方向很重要~~资料参考:《考研大纲》《肖秀荣.1000题》《考研大纲》白纸黑字,彻底看晕,不过仍然坚持下来了,从头到尾爬完了一遍。第一遍做选择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可以写在白纸上,最后一遍再写在书上,肖老师的建议是做3遍~~复习的时间与时长:由于我向来鄙视政治,所以舍不得在上面花太多时间或者占用黄金时间,所以一般都在中午吃过饭后,拿着大纲,站在宿舍阳台上遍看边划,看1个小时左右开始犯困,正好午睡。晚上睡觉之前,趴在床上做1000题,做完了准备睡觉ing。这样一天差不多花费2小时在政治上。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基础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就买的同济的教材,当时把同济的教材看了一遍,我看了两遍,看完以后感觉对高数有了另外一种感觉。再就是大家都用的李永乐出的复习全书去年是粉皮的。我觉得大家复习数学的时候,复习全书不要急着做,因为基础都没打好,做起来是很费劲的,大家做复习全书的时候,也要自己稍微做做归纳与总结,因为我感觉这本书的知识点稍微有些碎。辅导书用的课本:高数、线代课本及配套的习题答案,同济七版高数,对应的习题答案可以用电子版。
考研英语方面:
从大三下学期末起,我每天都会浏览红宝书的两单元,暑期期间则稍微接触了一些150篇练习,实际上我的暑假几乎没有专门复习。真正集中精力是在大四上学期,那时的重点是掌握语法规则、破解复杂句子以及学习阅读理解的策略。对于词汇,我大约重复学习了三四轮,每天早晨抽出半小时来过两单元。我倾向于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单词,不喜欢机械地抄写和背诵同一词数十次,而是倾向于每天看几个单元,持续不断地看,不给自己太大压力要求当天必须记住,但通常经过三四轮的重复,单词就能自然而然地记牢。到了最后一个月,我便停止了这个习惯,因为词汇量是阅读能力的地基。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和决策,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和运用供需模型、效用最大化、成本利润分析等核心概念至关重要。对宏观经济学,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基本指标及其影响是基础。
理论与案例结合是我学习经济学的有效方式。理论知识虽然抽象,但凭实例将其具体化。例如,理解价格弹性时,凭分析咖啡和茶叶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的影响来深入理解。关注国内外经济新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既能提升理解力,也能增强分析能力。
再者,数学和统计工具的应用也是经济学的一大特点。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学问题。例如,边际分析需用到微积分,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则离不开矩阵运算。
持续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做大量的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定期回顾课堂笔记,梳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对理解和记忆经济学原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