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学了一遍马原和毛中特,但是这一周的课下来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记不住太多,所以我的建议是等到九月新一年的考试大纲出来之后再开始复习。我的第一轮复习方法是看一章节大纲的内容,做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相应的题目,只做选择题,认真看解析。我也有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但是因为这本书出在大纲出来之前,有些内容可能是旧的,所以我还是根据大纲复习。第一轮复习大概要花一个月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从去年三月起,我购买了几本权威教材: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清华大学的线性代数由居余马编写,还有浙江大学的概率与统计,同时搭配相应的课后习题解答手册。复习策略是逐章学习,边读边抄写关键概念和公式,并设立专门的笔记本解答课后题,遇到难题或疑惑便记录在记概念的本子里,当然解题笔记本与笔记本来回切换。这个阶段持续了约两个半月。随后,我开始做《660题》,但实际上并未完成,只完成了所有选择题和一半的填空题。这一步骤可能会令人挫败,因为错误率很高,但要坚定信心,这只是起点。你可能会忘记很多知识,但查阅之前的笔记能迅速回忆起来。六月初到月底,我暂停考研复习,专心应对学校的期末考试。七月初回家,购入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每天投入至少四小时,注重理解概念并灵活应用,花了二十多天初步通读了一遍——重要的是仔细阅读和做题,有感悟的话可以旁注。八月十五日返校,那时我仍在进行第二次高数复习,但这次对线性代数的重点转向了现代讲义内容。建议将课本中总结出的规律性知识点标记在空白处,便于日后查阅。九月初,第二轮全书复习完毕。这时,由于之前的基础,看全书并不吃力,但知识点繁多,需要通读,接下来的阅读会更流畅,只需集中精力巩固薄弱环节,全书上的题目可挑做标注过的部分(即错题或难题)。十月初,趁着国庆假期,我开始做2002年至倒数两年的数学真题(使用陈文灯版,因其试卷形式有助于实战感),许多题目不会做,通常早晨做题,下午核对答案。十一月初,我开始了400题的训练,每日一套,上午做题,下午对照答案,这个过程更具挑战性,但也更容易找出弱点。用了十天时间完成。解题方法是用一张白纸,中间画条竖线,左侧宽阔空间用于解题,右侧用于修正和核对答案。核对答案时,务必先理解答案思路,然后快速抄到右侧,思考的同时抄写,保持思维敏锐。起初,400题得分徘徊在及格边缘,但切勿气馁,这是弥补不足的好机会。接下来的几天,快速浏览了李永乐的历年真题(亲自做),之前做真题的经验使我在此过程中迅速,对于思路清晰的题目,仅需查看解题思路,大题尽量自己计算。此时(基于课本、全书、660题和400题的基础),解题速度已相当快,准确度是首要考虑的。你会意识到考试无非测试那些重点,而李永乐的真题集几乎涵盖了所有要点。此刻,复习全书变得轻松,只需随手翻阅,折叠标记重要的、薄弱的知识点,此时发现重难点已所剩无几。《超越135》我只是随便翻了翻,没来得及看完。花二十天整理《660题》的错题,大约十几页A4纸,中间同样画条竖线。这个过程依然繁琐,主要是梳理思路和反复记忆知识点,到最后只看这些错题就足够了。有人推荐《5+3》,但我没买,最后我只是回顾了做过的真题错题和660题的错题,最后两天做真题,感觉相当容易,估计分数可达145分以上。然而,这不是最终成绩,因此心态要平和。进入考场后,你会发现考试中的做题体验与平时截然不同,速度会大幅下降,所以备考期间提高做题速度至关重要,换句话说,知识点要牢固掌握。总的来说,我的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稳固基础(概括概念定理公式,做课后题,整理错题和重点题;适量做《660题》);全面复习全书(细致研读,不留遗漏,广泛做课后题并作标记);跃升进阶(真题总结、660题归纳、400题练习、《超越135》的高数和概率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很多人说北京压分,但是大家不要因为这个就望而却步。毕竟公共课也是很拉分的一门,所以大家依然要足够重视并且尽量让它为自己增光添彩。其实英语就是背单词+做真题,一定要反复做真题!不要做模拟题!只有真题才是最贴近考试思路的,大家考研时间那么紧张,一定要用含金量最高的真题来做。真题反复做,我就是一直用铅笔在真题上做,然后做完以后擦掉留着做第二次。另外,一定要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很重要,就算你看不懂题目也能做到猜对。书的话推荐黄皮书,就个人来说自己很喜欢它的排版,可能学起来也会心情愉悦一点,哈哈。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基础。理解供求关系,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模型以及市场均衡等基本概念是关键。对这些,我建议多做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知识更生动易懂。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也是重要考点,要深入理解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宏观经济学是核心。经济增长理论、失业率、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内容需深入研究。宏观经济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的理解和运用是难点,但也是得分点。我会凭绘制图形辅助理解,并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来熟练掌握。
再者,国际经济学不容忽视。国际贸易理论,汇率决定,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知识点需融会贯通。这部分内容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关注时事新闻,结合实例学习能有效提升理解力。
计量经济学是工具。统计学基础知识,回归分析,时间序列模型等都需扎实掌握。我推荐使用Eviews或R语言进行实操,这不仅能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应对计算题。
学习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并重。阅读经典文献,关注最新的经济研究成果,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都能帮助深化理解。定期自我测试,模拟试题练习,对历年真题的研究也很重要。尤其要注意的是,经济学的逻辑思维训练,要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形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