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能源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临近考试快1个月才开始看政治的,买了肖的1000题,考试大纲,肖的8套题等等,,,最后坑爹的是背了一套蒋中挺的最后5套,大题一个没压中,考试全靠编呀,说起来都是泪,当时真的担心政治不过关,真的是万幸了。所以说政治选好最后几套题真的很关键,还是推荐肖秀荣老师的最后4套题,据说每年都很稳定,背了过关肯定没问题,反正政治你考100分也没用呀,总之,对于政治,个人建议最关键的是最后几套题的记忆!ps:肖秀荣《1000题》 刷两遍即可。我第一遍是看完一章精讲精炼在做选择题,然后第二遍刷题的时候,错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就在精讲精炼上标记,后期复习的时候只看标记的内容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通过做题和模拟试题来提升,切勿因难度而退缩。记得有些同学觉得张宇的题目过于复杂便避而不做,但事实上,这些难题更能检验知识的应用能力。我自己在11月底才开始接触张宇的题目,之前并未使用他的学习材料,但这并不影响解题。完成他的8套题,我能获得110到140分左右,至于4套题,分数较低就不再赘述,不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在于计算过程繁琐,题目设计巧妙,常常设有陷阱。因此,我个人认为尝试张宇的题目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找出知识盲点,同时并不会远离基础知识。坚实的根基会让你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进行模拟测试时,务必设定严格的时间限制,并尽可能完整地写出解题步骤。如果感到时间紧迫,可以选择几套题目专门进行定时模拟,以营造真实的考场氛围。在我看来,真实考试(除了16年和17年,题量较大)应在两小时内完成,对于模拟题,也应力争在两个半小时内解决自己会的部分,这样正式考试时就不会感到太大压力。多做题,多找不足,这是普遍适用的方法,但其他策略则需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
考研英语方面:
目前,应该保留最近两年的两套英语真题以供最后的考前模拟演练。英语备考是个持久的过程,因此请各位保持冷静和毅力。建议每日至少投入两个小时来学习英语。关键是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践练习,而非单纯记忆词汇。我之前就强调过,背单词不适合一次性花费大量时间,而应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在早晚餐前后各抽出十分钟来诵记,这样每日总计一小时的复习量就足够了。当前阶段,新题型和写作应成为重心,同时,确保每天都至少完成一篇阅读理解,并仔细研究原文。对于写作,现在是时候开始构建个人的模板了。别忘了检查知识盲点,即使这些知识点可能很零散。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是基础。石油和天然气主要是由古代生物遗体经过长期的地层压力和温度作用形成的,这一过程涉及到有机质成熟度、地温梯度、地层水化学等多个因素。这部分知识需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基础知识,也要求对生物化学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地质构造对石油与天然气分布的影响至关重要。油气藏通常位于构造盆地中,比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往往会引导油气的聚集。学习中需深入理解地质构造原理,并学会运用到实际的油气田分析中。
再者,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技术也是考试的重点。现代石油勘探依赖于地震资料解释、地球物理测井等技术手段,需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找油找气中的应用。对地质绘图和地质模型的构建也需有基本的技能。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方式。阅读教材并做笔记帮助理解基础概念,但更重要的是凭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研究国内外著名的油田实例,理解其地质背景、勘探历程以及开采策略。参加模拟实验或实地考察也能帮助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也很重要。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凭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帮助从多角度理解问题。定期自我检测,如做练习题、模拟试题,及时发现自有的不足,以便及时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