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的时候跟着班过一遍书,最好跟着刷1000题,我刷题晚到11月才刷完当时还赶上论文开题乱七八糟的事挺着急的,不过一定稳住心态,告诉自己认真刷一遍和快速刷2到3遍其实都是一样的。还有就是大题什么时候背,我能说我在还剩10天的时候才开始背吗,当时也很着急,但每天狂背最后也背过了,不但把徐涛小黄书上的重点内容背诵完,还把肖四的大题关键点背了两遍。当然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进入12月再背大题其实不晚,除非你背的太慢,前期关注的一定是选择题,一定一定做好选择题,今年单选题很基础,但多选题简直就是坑啊,政治大题可以说今年基本全压中,但是材料基本是肖四的答案啊,反正我写的是徐涛版本加简单的肖四角度也不知道政治能否过线。所以说政治这东西,一定要给足够的重视。政治复习规划是这样的:9-10月一边看大纲一边做1000题,第一遍不要在1000题上写答案,方便以后二刷三刷。11月八套卷和形势与政策出了,就着手做8套,用零碎时间看形势与政策。期间1000题反复刷,直到扫一眼题目就知道选什么的程度。12月4套卷来了,啥都不说就是背背背。可以适当做做蔣五看看徐涛小黄书,多看一些心里会有点底。但最重要的还是4套卷。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考研中我起码有一半时间花在数学上,考得还是不尽如人意。我来总结一下我在学习中的失误:数学这是这次我考的非常失败的一科,所以教训多于经验吧。先说教训吧,两点!第一,计算的精确度!这次我吃了大亏,有15分的题因为自己计算失误直接丢掉,只能怪自己,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计算,自己算,集中精神,养成一算即对的习惯,我就是平时练的时候对于计算太水了,草稿打的乱七八糟,习惯没养好。第二,做题的速度!这次我也是吃了大亏,有25分的题因为没有时间思考,结果乱作一通,下来15分钟全部想出来了,都是自己会做的题,简直想扇自己。原因就是自己平时压时间,所以,计算的精度,做题的速度,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在最后的冲刺时期(12月初直至考试前一天),主要任务是重温笔记,构建作文模板,并进行适量模拟测试。集中精力回顾已完成的真题和笔记,尤其是针对错误题目和知识盲点进行深度复习。同时,整理已编写的作文,归纳各种主题的常规论述结构,尝试提炼出适用于多种情况的作文框架,这将有助于在实际考试中迅速构思文章。建议预留1-2套真题,在考前1-2周内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安排进行模拟练习,以适应考试流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部分,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市场机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决策以及市场失灵等问题。供求理论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概念,它解释了价格如何由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决定。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理论也是必考点,需深入理解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等原则。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等也需熟练区分和分析。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IS-LM模型、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要能灵活运用它们来解释经济现象。对开放经济下的 Mundell-Fleming 模型和PPP(购买力平价)理论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学习经济学,我认为关键是理解非死记硬背。理论的学习需结合实际案例,凭理解和解析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多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计算题和论述题,应反复练习,以熟悉各种题型和答题思路。
再者,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同样重要。整理出知识框架,把学到的知识点系统化,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每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这样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及时查漏补缺。
经济学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统计学是基础,对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尤为关键。提升数学技能,尤其是经济建模能力,对学好经济学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阅读经典教材和学术论文,拓宽视野,深化理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与同学们交流思想,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