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重大化学化工学院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重庆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9月份大四开学才开始看政治的,政治考得不高。9月份开始看《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走马观花,大致浏览一下,也不强求能记住,我管这个叫培养政治直觉。这本书过完一遍之后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1000题出的真的很好,涵盖了大部分知识点,有助于你去把握重点,所以一定要认真做。边做1000题边到《知识点精讲精练》中找相应的知识点。后来又出了时政的那个小本《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核心预测》,又把那上面的选择题过了几遍,里面的材料都没怎么看。四套卷出来之前政治我一点也没有背,就是通过这种刷题,找知识点的方式加深印象。选择题不需要背嘛,4个选项给你,你有个大致印象,很容易就选对嘛!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对付选择题的,后来通过八套卷和四套卷模拟,选择得分40左右,最终考出来是39分,感觉也挺满意了。总结:选择题一定要多刷几遍,加深印象培养政治直觉。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颇有心得,这次数学考试的大转折中幸免于难,我想简单分享一下关于数学学习的心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成绩与投入的时间密切相关,策略当然关键,但时间的投入同样必不可少。考研数学其实并不吓人,大部分题目都是基础性的,考验的是你的毅力和细致。我个人使用的参考资料相当丰富,上学期几乎全力以赴于数学,如李王全书、二李全书、张宇的36讲和1000题、李永乐的660题部分、历年真题、张宇的四套卷以及合工大的五套卷。我有几本甚至做了不止一遍,列出这些并不是建议每个人都跟我的进度一样,有人可能认为题海战术并非最佳,尽管我个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我希望你们在掌握课本知识后,能挑选合适的全书来深化理解。
其次,面对数学的海量习题,有了充足的时间,有效的策略就能发挥巨大作用。对于数学,总结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一定要亲自做笔记。最后,如果你在完成真题后仍有余裕,不妨尝试一些模拟题,数量不用过多,分数也不必太在意。做模拟题的目标是锻炼自己应对新题目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精确计算的能力。由于真题已经做过,我们需要通过模拟题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我强烈推荐合工大的五套卷,难度适中,比张宇的四套卷简单,却又比真题稍具挑战性。今年的真题在我看来,与合工大的难度相当。希望你们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取适合自己的资料和方法。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尝试过模拟试题或针对性训练,原因是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不太可靠,况且我连真题都没时间全部完成。大约五月份,我从1997年的英语一开始做起,此前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和学习语法规则上。起初,我每天只做一篇文章,用的是黄皮书。做题时,我会标记所有不熟悉的词汇,即使是模糊记得的也会标注。完成之后,我会逐字逐句对照原文翻译,对于翻译错误的单词,我会抄写到笔记本上,同时记录下不懂的短语,因为这些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两个半小时甚至更久。我一直做到了2012年的英语一题目。那时已经是九月份开学了。
英语二的部分,从2007年至2009年是针对MPACC的,从2010年起才算是真正的英语二。我沿用了之前的方法,但做完后我会观看教师的真题解析视频,因为他们会分享解题策略,之前的我没看是因为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出题风格有所不同,他们还会分析干扰选项的设定。我持续做到2013年。这时,我会将每篇文章全文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仔细翻译,并与参考译文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忽略的一些问题。到了2014年底,我已经完成了8篇文章。通常,经过这一阶段,你的水平会有明显提高。于是,我又回头从2007年开始做,打算把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留到最后阶段测试。起初一天只做一篇,后来由于已经做过一次,问题不再那么棘手,所以我一次做了两篇。同样的,你仍然会遇到不熟悉的单词,继续做好标记,完成后在原有笔记上突出关键词汇。回顾错误,思考为何出错,如果是因为翻译问题,就重新翻译问题部分;如果被干扰项误导,分析它是如何设局的,以及为何未能识别正确答案。这样一直做到2014年,那时应该是11月初了。
接下来,我做了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也是一边做一边翻译,确保不遗漏任何单词。看完视频后,我在第一天下午做一篇阅读,第二天处理翻译和写作,两者交替进行。等到这一切结束,差不多已是11月底。英语二的新题型相对简单且数量不多,我听了唐迟的讲解并完成了所有练习就没有再深入了,因为英语二的新题型真的很容易,目标是拿到满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一”主要涵盖了流体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三个部分。在流体力学中,理解流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如压强、速度、密度等至关重要。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以及管道中的阻力损失计算,是这部分的重点。对复杂流动情况,如非理想流体、可压缩流体的处理,需凭大量的习题进行训练。
传热学主要涉及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理解和运用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是基础。换热器的设计与分析,包括逆流、并流的比较,也是考试的热点。要熟练应用这些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需大量的案例练习。
再者,传质学部分主要研究物质的转移过程,如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和对流传质。理解拉普拉斯方程和菲克定律,能帮你掌握质量传递的基础。膜分离、吸收、蒸馏等单元操作的理解和计算也十分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烈建议大家以教材为基础,配合课后习题进行深度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视频教程,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不仅要完成教材的习题,还要广泛涉猎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以适应各种题型。
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重要。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分析家庭厨房的油烟机是如何进行气液分离的,或者空调如何进行热交换,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团队学习也是个好方法。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难题,碰撞出新的思路,也能互相激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