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理学院化学系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7月起着手准备政治,采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教材。虽然普遍建议9月开始,但我并不完全同意。如果你具备出色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确实可以在9月启动,但大多数人在面对政治理论的复杂性,特别是理科背景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困难。提前准备能够提升成功的可能性,并有助于减轻后期专业课程的压力。7月至9月期间,我研读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学完一章就做相关题目。不过,由于暑期在家自学,效率不高,进度相对较慢。第一轮下来,我对政治框架有了大致理解,但具体内容记忆模糊。
到了10月,我入手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这本书更精炼且内容浓缩。我立即开始深入阅读,反复读了大约三次,显著提升了我的知识水平。11月,我开始使用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这是一本小册子,我首先仔细阅读,然后精选关键点进行背诵,多次查阅巩固。其中许多论述结合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非常贴合实际。
12月,我尝试了各种模拟试题,包括肖秀荣的8套题和4套题,任汝芬的4套题,以及蒋中挺的5套题。我个人觉得任汝芬的4套题不太符合考研风格。我只完成了肖秀荣8套题和蒋中挺5套题的选择题,其中肖秀荣的4套题质量最佳。此外,对于时事政治的选择题,我觉得仅通过模拟试题中的内容就足够了,我额外购买了一本时政书籍,但实际上帮助不大。
备考的楼层有一二层是自习室,直至考试前一天,许多人还在教室外面拿着肖秀荣的4套题答案疯狂背诵,最后的成绩除了努力,也有些许运气成分。我一直没有把政治当作复习的重点,因为专业课占据了大量时间。通常在效率较低时做一些题目,我完成了任汝芬第二本书,考前又背了20天20题。进入考场后,感觉考官相当宽容。核对答案时发现客观题错误不少,所以主观题部分应该得益于老师的评分。总的来说,政治分数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是平衡投入与回报,总分才是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单词是一定不能拉下的,我背的是何凯文的1575词汇,一共21list。我是认为它很全面、对之后的阅读有好处。它每一个词语都会有相近意思的词语,很全面很详细。第一遍背的很费力我大概背了一个半月才背完第一遍、一开始很吃力,但背到第二遍之后会很顺。效果很好五月之前第一遍要背完。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复习情况安排、像我到后期可能一到两天就会翻一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学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在无机化学中,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规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平衡等基本概念是关键。对有机化学,重点在于理解各类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规则,如取代、加成、消除反应等。物理化学则需深入理解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理论,这些理论为提供了预测和解释化学现象的工具。
学习化学综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个学科都有其内在逻辑,理解并构建这个逻辑网至关重要。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至于普通化学原理,这门课更偏重于基础,主要探讨化学的基本定律、原则和实验技术。比如,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勒夏特列原理等,这些都是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实验部分,熟悉实验室安全规则,熟练操作常见的实验设备,如滴定管、电导仪等,也非常重要。
在学习普通化学原理时,我强调的是实践。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凭亲手做实验,真正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定期复习和总结实验报告,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也能帮助深化理解。
每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耐心和毅力,化学更是如此。它既需严谨的逻辑思维,又需丰富的想象力。我会经常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点,用模拟实验软件进行预习或复习,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加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