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劳动经济学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考后反省与建议:1.客观题考量基础知识的理解,今年我做的时候感觉很生疏,风格不熟悉,主要应该还是没有掌握好,没有理解透彻。有时听老师讲课,他的一句话可以点出这个题目的题眼,让你更能够熟练地在紧张的环境下做出判断,但这可能是我们快速看教材厚书时候没有感应到的点。2.不同老师风格不一样,他们可能相轻,但你一定要有理性的判断,最好坚持跟着一位,免得怀疑人生和前面走过的路。老师们都知道今年出题涉及的方向,但具体什么样的题,什么样的答案才更接近标准答案,每年真正所谓压中题的老师或许不同。政治既不能太过于重视,又不能太过于不重视。要把大纲细细的过一遍,我问过很多同学,真正高分的同学都是研究过大纲解析那本厚书的。8、9月份要做一千题,错的地方看答案,并且在大纲上找到原文进行分析,是否存在有知识点的疏漏。正本做完之后,最好再买一本重新做一遍一千题,再重新查漏补缺。8套卷出来做8套卷,像是1000题一样不断的返回大纲。之后死套卷、风中劲草等等押题的都要买,并且一定要把大题背熟,政治上常常能压到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已经通读了一遍高等数学教材,又看了一遍全面复习书籍,并完成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练习,但说实话,我只是大致浏览,几乎没有独立完成过一道完整的题目,这让我感到非常懊悔。接着,我开始了深入的学习,从高数入手,每次掌握一个概念后,都会通过大量习题来巩固。关键是要能自我提炼出常规的解题策略、解题窍门、重点考点以及经典题型,这对提升解题速度非常有益。我的主要复习资料就是全面复习书籍加上历年真题,这两部分我大约重复做了四到五遍。如果你们的时间允许,临近考试时可以尝试几套模拟试题,不必追求太多,因为模拟题通常比真题难度高,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理解和适应解题的思维方式,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常见的模拟试题集有李永乐的6+2、张宇的8+4、合工大的5套卷等...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大作文,推荐的方法是精选几篇代表性的题目范本进行深入学习,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自如地融入其中的句子。同时,增加一些短语、实例句子和相关主题的词汇也是有益的。无论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都无需死记硬背大量范文,各掌握十篇左右就足够了,关键是能熟练运用并灵活变通。考前不妨动手实践,尤其是那些你感到棘手的主题,更要尝试去写。词汇量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在初期复习阶段应大量积累单词。现今有很多记忆策略,如依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记忆,都很值得尝试。不过,最根本的还是多读多记。别惧怕忘记,因为重复是巩固记忆的最佳导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块。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博弈论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些理论是分析个人和企业决策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宏观经济学部分,你需对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全面的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IS-LM模型、AD-AS模型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些都是常考点,需反复练习和理解。
劳动经济学作为专业方向,会在经济学综合中占据一定的比例。这部分会涉及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工资决定机制、就业与失业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等。这要求不仅要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需结合实际案例来深化理解。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是最有效的方式。先从大的章节开始,细化到每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做大量的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凭解题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并提升答题技巧。
阅读经典教材和学术论文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等,它们能帮助你深入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关注最新的经济学研究动态,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主题,这将使思考更具深度和广度。
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也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持之以恒才是通往成功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