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农资源与环境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农业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名校考研,政治的复习可以说比重应该是比较低的,推荐大家看一看《金榜题名压轴四套卷》《考研思想政治20天20题》,政治可以晚一点复习,这个突击性比较好。主要分为大题和选择题,而且建议点睛强化一下,因为政治的实时性还是很强的。
考研数学方面:
要用整整半天,最好是清晨或午后,来专心致志地在A4纸上完成数学模拟试题,如同真实考试一般。每道题目过后,务必详读解答,确保彻底理解,对不熟练的概念做好标记,以便后续复习。我通常是隔天做一次真题,非真题日则回顾并巩固之前的错题。一个月后完成全部真题,十二月开始,我会经常查看我整理的错题集和关键知识点。此外,每周我会练习两套6+2题集以维持状态和填补知识盲区。临考前,重温一遍需熟记的公式,解题时步骤完整,思路清晰后再落笔,这样认真应对,问题就不大。我的经验教训是:千万不可轻视应用题,今年我就栽在这上面了,因为之前几年都没出现,我以为今年也不会,结果忽略了这一部分,唯一接触的一道应用题还是2015年的考研题。希望你们全面复习,别迷信所谓的“规律”或“今年不会考”的说法,尽量覆盖面广,心中有底。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涉及过任何英语模拟试题或预测卷,直接专注于历年真题,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在背单词的过程中,你逐渐会对各类词汇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英语阅读确实至关重要,由于其分数占比大,从1996年起直至去年,尽管年份不少,但用于练习的真题实际上并不多,因此务必珍视每一套。起初,你可以每隔几天做一套,或者每天两篇,按个人实际情况调整。起初阶段不必严格计时,毕竟初期对考研英语的答题节奏可能不太熟悉。我记得我第一次做时,只答对了一道题目。完成阅读后一定要及时批改,不论正误,并做好笔记,归纳出题规律。同时,标出你不认识的单词,在第一轮复习时查阅理解,逐步培养解题思维。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困难,但随着练习的增加,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阅读能力提升后,其他如新题型、翻译等部分自然不成问题,主要还是通过真题来锻炼。因此,阅读是关键,务必认真对待。至于作文,因后期时间紧张,我没来得及充分复习,导致考试时感觉生疏,这是个教训。希望大家别存侥幸心理,作文同样需要充分准备。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气候学则更侧重于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变化。这两门学科都基于物理原理,特别是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扎实的物理基础至关重要。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热力学定律、动力学方程以及能量平衡理论,是学习这两门科目的基石。
在气象学部分,你需熟悉各种天气系统,如锋面、低压、高压、台风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气象观测数据的解读也是重要的一环,例如风速、气温、湿度、气压等参数的理解和应用。对这些,多做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地图和卫星图像来理解和记忆会非常有帮助。
气候学的学习则需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理解温室效应、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现象,并能运用气候模型进行预测。对地球的能量收支平衡、大气环流模式、海洋环流等要有深入的理解。这部分知识相对抽象,建议凭阅读科普文章或观看相关纪录片来增强直观认识。
实验和计算技能也很重要。例如,如何使用气象仪器进行实地观测,或者利用计算机模拟气象过程。这需你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如Python或Matlab,能够处理和解析气象数据。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推荐大家定期做历年真题,这样不仅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适应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参加讨论小组,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别忘了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比如IPCC的报告,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可能在考试中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