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简单说下自己复习的情况吧。9~10月看大纲解析,刷1000题。 政治我是九月份开始的,也就是大纲出来之后。这阶段主要就是看大纲和做1000题了,基本就看完一章写一章的题,前面可能慢些,到后面近代史和思修就很快了。因为我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太少了,而且我是一看政治就会打瞌睡的,所以一直到10月底我才完成这些。有很多前辈说大纲和1000题要刷很多遍,但我效率太低了,都只草草过了一遍,你萌不要学我~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从8月上旬开始复习的,第一阶段到9月中旬,主要任务是翻看自己考研的数学笔记和复习全书第一遍,笔记是课本基本知识点,对于数学一定要把数学课本吃透,不能放过一个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其实考研的绝大多数题目都很基本。全书自己每道题我都亲自做一遍,用折叠卡片盖住答案,会做的和不会做的都做上标记,为第二遍全书复习做准备。对于实在没有思路的题目可以先放过,然后第二天再看直到明白解题思路和用到的知识点。第二遍全书从10月份才开始的,还是从头到尾把全书做了一遍。对于第一遍会做的大都只写下大体步骤,不会做的再详细做一遍,大概到11上旬结束吧。第三遍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扫盲,然后做真题,由于时间紧张,只做了一遍,后悔了。后来就又做了合工大五套题,个人感觉没多大用,并且还有错题。就这样晃眼间到了考研战场。建议:数学是拉分的科目,一定要做好复习规划,做到每天都有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在考研中堪称首要难题,尤其对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苛刻。因此,每年因英语成绩不佳而受阻的人数众多。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我主要专注于三个方面:词汇、阅读和写作。词汇如同地基,至关重要,我将过去十年阅读中的陌生词汇逐个标记,制作成词汇手册反复研读,大概看了四遍左右。阅读占据了考研英语的一大半,我完成了近十年的所有阅读理解题目三次(第一次做题并标记生词,第二次全文翻译以理解结构,第三次全面回顾并提升解题策略),使用的资料是丁晓忠的真题超精解以及黄皮书中配套的《考研英语应试精华》。对于写作,我遵循老师的指导,背诵了一些历年真题范文,分析其词汇选择、句子构造和思维方式,后期则准备了几套万能模版作为杀手锏。至于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在巩固好词汇和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真题练习,相信问题不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气科学基础综合涵盖了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等多个子领域。气象学是基础,理解大气的运动规律和天气现象的成因至关重要。在这里,你需深入理解风压关系、热力环流、锋面理论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实际的天气图。对大气环流模式的理解,如季风系统、洋流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
气候学部分,需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原理,包括温室效应、地球辐射平衡、气候类型的划分等。理解和分析气候变化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是这一部分的重点。熟悉气候模型并能进行简单的气候预测,也会在考试中体现其价值。
再者,大气物理学则更偏重于微观粒子行为和能量传输过程。例如,了解气体分子的动力学行为、辐射传输机制、云和降水的形成过程等。这部分需扎实的物理基础,特别是热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有效的。阅读教材是基础,但要真正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就需凭做题和模拟实验来加深理解。例如,尝试自己绘制大气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变化图,或者分析特定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变化原因。参与科研项目,阅读相关论文,也能帮助你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大气科学。
在复习过程中,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很重要。将复杂的概念简化为自有的语言,制作思维导图,这既能巩固记忆,也有助于在考试时快速提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