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地球物理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过程中我一直有整理笔记和错题集。每章我都会在笔记本上做错题笔记,记下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最后阶段这本笔记很重要。至于错题集,我把自己做错的或者做的时候不确定答案的题目都手打整理成错题集,包括《冲刺八套卷》的错题,然后打印,冲刺阶段的时候拿出来做。看一遍错题笔记再做错题,第一遍看我不会在上面做笔记,只在题号左边写答案,依然会错会犹豫的题目画个圈。第二遍的时候遮住左边的答案,为了节约时间只做画了圈的题目,这次做完就在题目旁边作笔记,某个选项为什么是错的/正确时间/正确内容。错题集是要反复看的,特别是画圈的题目,那些总是错的题目就用红笔额外标记。因为总有些内容不是靠理解的,它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大纲原文不包括它,那他就是错的;他看起来很不合理太绝对,但大纲说他是对的,那他就是对的。这种,个人觉得只能靠死记和熟悉了。
考研数学方面:
在初期阶段,我仅限于研读教科书。我会计算阅读时间,设定目标在暑假前完成一轮复习。课后习题我大部分都做了,初次遇到的错误题目会被我标注出来,那些我认为重要的错题后来我又重新解答了一遍。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有些章节并不在考试范围内。你可以查阅考研辅导资料来确定考试内容,或者直接参照大纲列出的各章知识点进行比对学习。这个时期相对轻松,有时还需要兼顾其他课程,平均下来,每天投入到考研学习的时间大约只有五个小时。一旦完成了当日的学习计划,我就会满意地离开自习室,享受悠闲的生活。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特别专注于背诵英语,但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时,我会多次重读阅读材料,特别是2000年以后的文章。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培养语感和记忆词汇。英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感,阅读量增加不仅能提高完形填空的准确性,也会使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有所提升。快速阅读可以节省时间,让你有机会多检查几次,找出潜在的问题。至于词汇,我发现通过阅读来记忆比机械背诵更有效。
阅读需要翻译,我认为最好将翻译过程落实到笔头上,而不仅仅是思考。当你尝试书写时,往往会发现翻译并不流畅。多练习后,你的翻译技巧会得到提升,做起来也会更快。今年的阅读确实有些难度,第一篇文章我就没弄明白!但其实题目本身并不复杂。“内容艰深,题目反而简单”,这句话很有道理,命题人并不会刻意给我们制造难题。后面的阅读部分也让我感到困惑,有些选项极具迷惑性,需要仔细辨别,不能轻易假设。
通常我的阅读理解错误在四到六个之间,最多也就六个。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最多只错了两三个......这是因为我会非常仔细地对比原文,哪怕是最微小的差异也不放过。例如,多一个或少一个单词都可能导致答案的意义与原文相差甚远,这样的相似性往往具有很大的误导性。排序题最为棘手,它涉及了一种之前只出现过一次的题型(我还曾和同学们断言这题肯定不会再考了……)。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这类题至少会错两个。对于句子结构,可以背诵一些模板,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写作思维,因为在后期,单纯套用句型会变得十分困难。对于小作文,格式规范至关重要,句子结构应简洁明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物理测井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利用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结构和矿产资源。在这个科目中,你需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包括: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自然伽马测井等。这些测井方法各有其原理和应用范围,理解它们的工作机制对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在电阻率测井方面,要深入理解不同岩石类型的电性特征,以及如何按测得的数据推断地层性质。声波测井则需你理解声速与岩石物理性质的关系,并能进行地层划分。密度测井和自然伽马测井则涉及放射性元素,理解其衰变规律并能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和泥质含量。
学习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阅读教科书,我还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模拟真实测井过程,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找一些实际的测井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实践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考试的重点。这就需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能够运用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工具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在复习过程中,别忘了回顾和加强这些基础知识。
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也十分必要。比如,现代测井技术如核磁共振测井、阵列感应测井等,这些都是可能的考点,了解这些前沿技术也能拓宽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