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企业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尽管不必像复习英语那样频繁地重做政治试题,但通过它们能掌握政治考试的特性,体验出题者的思路。推荐大量练习题目,特别是选择题,并且要善于归纳总结。在二战期间,时间较为充裕,可以在国庆节前听完课程后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然后在11月底前再做一遍,整理错误题目。进入12月,只需关注已整理的错题。此时,启动主观题的准备,市场上会出现各种预测题,如肖八、肖四、蒋五、任四、米三,每日一套选择题以保持答题状态,关键是要做好总结,不仅包括错题,还有相关知识要点,定期复习。同时,也要开始背诵主观题,肖四的内容必须熟记,而蒋五和肖八则可挑选性记忆,因为许多内容会相互重叠。最重要的是,务必完成蒋中挺的最后一套试卷,因为过去两次考试都有主观题原题出现。在考试前几天,建议进行模拟测试,严格控制时间,主观题部分也需详尽作答,避免首次全面尝试在实际考场进行。
考研数学方面:
在突破阶段,主要的学习策略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考研的实际试题应作为核心练习资料,比如张宇编写的真题大全解,涵盖了从1987年至2018年的32年真题。对于1998年之前的题目,由于相对简单,建议每天完成两套;而1998年之后的难度增加,推荐每天一套或隔天三套。此外,张宇的10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也是很好的补充练习,尽管1000题难度较高,660题则较为偏僻,与考研实际风格略有出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或时间充裕的学生可以选择尝试,但对于基础较弱或时间紧张的学生,依然建议以考研真题为核心,反复练习至少三遍以上,尤其是最近十年的试题,其参考价值最为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个人感觉自己英语还可以,所以也就没有在这上边花太多时间。做第一篇考研阅读好像是在8月中旬的时候。8月中旬——9月中旬,把150篇基础篇做完了,我做的还是10年的,当时买的旧书,一次做两篇,顺便纠正、查单词,每次就这样一下午就过去了。9月中旬——11月,连做带看了张剑的真题黄皮书,感觉写的还可以。11月——12月,做了12年的150篇基础篇,这次是掐点,70分钟4篇阅读,每次也要错1到6个,但平均下来一般是3个,感觉状态还可以,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写作文了。真题这时候我做了第二遍(没必要做第三遍了,因为两遍下来答案都记住了,不过真题里面的生词一定要全部消灭掉)12月——1月,买了《最后5套题》和何凯文的《最后8套题》,进行套题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等,这些都是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石。要深入理解这些理论,不仅需阅读经典文献,还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和应用。
掌握决策分析技巧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工具。这涉及到概率论、统计推断、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内容。我建议利用实际问题来练习这些模型,比如凭解决生产调度、资源分配等问题,使抽象的公式变得生动具体。
再者,运筹学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其优化方法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单纯形法到网络流模型,从存储论到随机服务系统,都需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管理场景中。
理解并研究组织行为对提升管理效率有深远影响。这包括个体心理、团队动力、领导风格等方面,需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深入探讨人的动机、态度和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绩效。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是:精读教材,辅以高质量的参考书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定期做题练习,巩固理论知识;参加模拟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也会利用在线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获取更多元化的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