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财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政治开始的比较晚,而且因为不喜欢政治,一直拖拖沓沓两三天才看一章,看完马原已经快十月,忽然发现时间不够了,于是每天晚上10点半到回宿舍以后,跑到走廊上看书(宿舍熄灯)。每晚夜深人静,我就坐在走廊地上,借着灯光一遍抽烟提神,一遍拿着肖老师的精讲精练,一支红笔一支黑笔在那画着看,看完精讲精炼的文字内容,再看每章配套的题(给自己一直规划到考研,每天看什么,看多少),看完精讲精练,又开始刷1000题,刷完1000再刷肖八,再刷肖四,后来又刷了蒋五,直到考前一周。最后一周的时候,每天就是疯狂背肖四,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虽然考试的时候感觉考到的都背到了,最后发现分数依旧不是很理想,有点遗憾。
考研英语方面:
新式题目较为简单,主要是排序题,依赖关键信息来辨别主语对应关系。对于今年的英语一来说,难度相对较低。必备教材包括黄皮书全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以及张剑的模拟五套卷。复习英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其中阅读理解是核心重点。阅读理解的训练应尽早启动,初阶段以记忆词汇为主,建议单词至少背诵5至6遍。我因背诵次数不足,在后期做模拟题时遇到困扰,有些单词影响了解题,尤其是那些曾经背过却遗忘的词汇,这表明背单词需要反复多次,并且在后期要预留时间重温旧词汇,以防止遗忘。例如,在感到疲劳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回顾单词,既可放松大脑,又可巩固记忆,因为到了后期,大部分单词已相当熟悉,每日浏览几个词汇列表,耗时并不长。
阅读理解的强化阶段侧重于历年真题和适量模拟题的演练。我从1997年开始做起,总共完成了两轮,多做真题有助于归纳正确和错误选项的特点,也有利于理解出题者的思维模式。至于作文,我在最后一月才开始准备,感觉时间略显紧张,复习不够充分,建议提前一个半月或两个月开始会更加稳妥。我收集了一些通用模板和句子,考试中也派上了用场。考前使用真实的答题纸练习,掌握各段的速度和字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书写务必清晰美观,若字迹不佳,可提前找时间练习。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我只完成了真题,其他练习较少涉及,因为它们的效益相对较弱。若有充裕的复习时间,可以探索一些技巧和策略。当然,作文必须整理模板,后期在背诵基础上多积累几套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管理等多个领域,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对国际贸易理论,你需理解和掌握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以及新贸易理论的核心观点。要关注当前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如FTA(自由贸易区)的发展、WTO的新一轮谈判等。
国际金融部分,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重点。尤其是外汇市场和汇率变动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需有清晰的理解。了解并能运用IS-LM模型分析开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跨国公司的管理则涉及到企业战略、跨文化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这部分需你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商业环境中。多读跨国公司的案例,理解其全球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对提升分析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非常有效的。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灵活运用;记忆则是巩固,定期回顾和复习,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实践是提升,凭模拟案例或参与讨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比如《国际商务》(Michael Czinkota & Ilkka Ronkkainen)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它详细且生动地阐述了国际商务的各种概念和实践。订阅一些经济类期刊,如《经济学人》,帮助你了解最新的全球经济动态。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非常重要。合理规划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你在这个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