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理化技术研究所材料与化工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备考资料主要包括讲义、命题人设计的1000道题目以及最后的四套模拟试卷。最佳的学习策略是从九月起就开始逐步掌握并理解各科知识点,这个过程会一直延续到十月十五日。在此期间,别忽视了选择题部分:九月至十月侧重于单项选择题的练习,而十一月则转为多项选择题,至少重复练习两次。十一月中旬,我开始精读冲刺课程的讲义,这时除了继续选择题外,也开始为解答分析题做好准备。考试前两周,我又进一步熟记了点题班的讲义内容。进入十二月,我在做四套卷的同时,通过分析题来锻炼解题思路,不必逐字抄写答案,列出关键点和涉及的知识点就足够了。就这样,我步入了考场。十二月是复习的关键阶段,我会第三次通读红宝书,并结合《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来记忆主观题重点,比如辩证法的两大方面、三大矛盾、五大范畴和四大方法(不过其配套习题我不推荐)。此外,《肖秀荣命题人冲刺八套卷》的选择题也是我的练习材料,我会定时答题,追求准确性,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教材是《李永乐.复习全书。数学三》第一年的时候看了一遍,第二年也是只看了一遍。数学复习一定要稳扎稳打,不求快,只求会,并且多做题一定没有坏处,有时间的同学也可以做做《660题》,听说也挺不错的。还有关于看不看课本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课本就像字典一样,如果复习期间资料上没看懂或者不熟悉,可以翻开课本查查相关知识点,但没有必要一上来就看课本作课后习题。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书中的单词量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会考。而且有些单词即使考,不认识也不会影响我们阅读。比如一些比较偏的名词词性的单词。其次,单独的靠单词书记忆单词,把大量的不认识的单词聚集到了一起,加大了认识的难度。再者,对于考研来说,单词固然重要,阅读能力的提升更加不可缺少。我记得高中的时候咱们经常提语感,好多英语成绩好的同学都说不知道为什么就做对了,就是读着读着就感觉是它。语感,也可以说是阅读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所以我推荐在阅读中记单词,在记忆这个单词的时候,无形中增加了咱们的阅读量。还有,我认为,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一样,英语侧重考察思路。只有反复阅读真题,让自己的思维按照文章思路走,才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化学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物理化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热力学、动力学、统计热力学、量子化学以及电化学五个部分。
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解并掌握三大定律至关重要。特别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这两点是解决许多化学反应问题的关键。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相关概念也是考试的常考点。
动力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机理。要理解速率方程、活化能等概念,熟练运用Arrhenius公式计算反应速率,对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有深入理解。
统计热力学则需理解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配分函数等。这部分虽然理论性强,但对理解物质微观行为有很大帮助。
量子化学部分,需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电子结构,掌握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和泡利不相容原理。薛定谔方程的解是解析复杂分子结构的关键。
电化学部分涉及到电解质溶液、电池电动势、极化现象等内容,这部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理解电解过程和电池工作原理对实际问题的解答很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先从基础概念入手,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凭做题来巩固理解和应用。对复杂的理论,尝试用实例或者类比法去理解。定期复习,避免遗忘。多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不同的思考角度会带来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