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财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所有科目中,我的政治成绩较为逊色,因此我想分享一些应避兔的错误观念。首先,对于政治学习,必须严格遵循大纲,但大纲并非全部,也不能等同于考试要点。现在的政治试题越来越注重灵活性,只有深入扎实地掌握每个知识点才是关键。网络上有很多公认的优秀教材,值得参考。选择题部分尤其重要,需要反复研读和辨别,以加强记忆。我要提的一个个人经验是,我习惯边学重点边做选择题,但这可能不足以充分暴露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尝试综合性习题,当然,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仍是基础。对于政治真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许多教师都推荐,可以在强化复习阶段开始接触。到最后冲刺时期,大题主要记住答题框架,同时不能忽视选择题的练习。
考研数学方面:
从教材起步,由于提前规划,我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后习题,大约四月份结束课本学习后,我开始了复习全书。初次翻开全书,几乎每十个问题就有九个让我困惑,但我坚持不懈,确保理解每一个解析,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六月我才完成了全书高等数学部分的学习。随后立即进入第二轮,得益于第一轮的巩固,第二次阅读变得容易多了。
九月,我开始接触最早期的真题,每天都做一套,对不熟悉的概念进行了专项练习,不留任何知识盲区。对于早期的试题,掌握大概即可,不必过于纠结,毕竟年代久远,题目趋势已有所变化。因为我有充足的复习时间,打算将最新几年的真题留到最后考前实战。因此,我有一段时间较为空闲,但数学学习不能中断,听闻张宇的《高数18讲》很有价值,便找来研读,遇到精彩的部分就做笔记,优秀的题目则摘录到错题本中。
完成《18讲》后,依然觉得时间绰绰有余,于是我挑战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尽管难度较大,时常停滞,但也从中受益匪浅。进入十一月,我逐渐减少数学学习时间,转而每天一套李永乐的十年真题集(最后三年的真题保留到考前使用)。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十分合理,前面是完整的试题,后面按照章节知识点整理,便于针对性训练,还包含了一些针对不同类别的真题,非常适合填补知识空白。经过多轮复习,此时做真题显得游刃有余,一般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就能完成,得分基本稳定在140分左右。接着,我会根据章节继续做题,认真记录错误的地方。
十二月,我开始尝试模拟卷,如张宇的《八套卷》、李永乐的《6+2》和合工大超越卷等。模拟卷的难度通常超过历年真题,但仍必不可少,近年来考试难度明显提升,需要通过这些难题来磨炼自己。考前几天,我做了预留的近几年真题,以适应当前的命题风格并保持手感。同时,回顾笔记、全书,检查是否有遗忘的知识点,查看错题本,然后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考研数学重视基础知识,扎实复习才是关键。近年来,真题中的计算量显著增加,需特别留意,避免因粗心失分。
考研英语方面:
完形填空分值最小,20个空共10分,很多人觉得完型填空没有价值练习,因为很多人练习了还是没有提高,而且分值小,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考越好的学校,你要的分数就越高,所以一分也不能放弃。完形填空给我的感觉是,近5-6年来的难度降低且难易程度趋于稳定,而不像是10年以前忽难忽易,所以总结规律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的。完形填空,一次只做一篇,但是每个空都务必搞懂,而且要联系每个空的上下句,完形填空的规律是很多答案藏在文中,就是在填空的上下文中有明显呼应,对于这些呼应应当善于捕捉。另外,完形填空有每次必考的词(如转折、让步、递进、呼应、短语等),可总结出规律提高正确率。97-19年的完型做一遍之后,再把正确答案都填到空上看一遍,加强记忆,之后整张卷子进行练习时就可以检测出自己还有哪些容易错误没记住的知识点,这样下来,完形填空等于做了三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如废水的性质、污染物类型、处理原理等。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必须牢牢掌握。例如,了解各类污水处理工艺(物理、化学、生物)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理解和应用后续复杂技术的前提。
实践操作不可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学习的重要原则。凭实验室操作,我能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亲自进行沉淀、过滤、消毒等实验,能加深对水处理过程的理解,也能锻炼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再者,案例分析是深化理解的有效方式。查阅并分析实际的水污染治理项目,看到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例如,研究某个工业废水处理案例,从中理解如何按水质特性选合适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这将使学习更为生动且实用。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非常重要。我会定期回顾所学内容,做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帮助我及时发现知识盲区,巩固记忆,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我非常推荐的方法。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不仅能激发思考,还能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拓宽思路。例如,当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水处理设计问题时,每个人的见解都可能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