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我是开始最晚的,因为这门科目是回报投入比最高的,单位成本所能获得的收益是庞大的,你所需要看的也就是那几本经典的书,因为我个人拖延症比较严重,政治总想着考试之前才背诵,所以有些计划内的数目并没有看完,如果开始得早,我建议大家还是把下面提到的几本书都看一下。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常说的政治红宝书,它是官方出版的书,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重要的事说三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年真题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这本书,这本书的修订也代表着政治考研的指向标,必不可缺,其次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这本书其实和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内容差不多,但它的内容更加精炼,而且核心考点在书中都用不同字体或阴影注出来了,层次感比较强,因为我准备得比较迟就选择了更加精炼的《核心考点》,然后就是肖老的书了,肖老的微信号我到现在都留着,它为我提供了太多有用的信息,也算是对我考研经历的一个留念。肖老的书我一共买了四本,《命题人1000题》试题和解析,《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几本书全都是题目,而且是与真题十分贴近,具有预测目的的题目,《1000题》我做了两边,在本子上做的,自己批改并用红笔订正了,而且也都对照考点把错题看了好几遍,《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大题只看了马原部分的题目,并浏览了一遍参考答案,《4套卷》不仅做了选择题,而且把所有大题都背了下来,直到上考场的前一刻,我都在反复背诵回忆《4套卷》大题答案,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光《4套卷》就押到了四道大题,所以《4套卷》绝对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忽视。最后就是时政,我只是自己整理了一些可能考的时政,还有在肖老的微信号上也读到了几篇肖老亲自整理的时政分析,上面还附有一些自测题,如果对时政不放心,大家可以考虑买一本《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里面有最新的时政要点更新。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是长期的工程,对初次考研来说,最好有一年的复习时间是比较好的,最好在7月份之前将书本和复习全书过一遍,8、9月份强化复习,这一阶段边复习全书边做李永乐660题,查漏补缺做好错题的整理和反思。这些错题和反思会对日后考研起到不小的帮助。平时这些错题可以时不时的拿出来在重做一遍,试着改变自己之前错误的思路。660的题目难度较大,出错或者错误较多也没关系,查漏补缺才是660的作用。10月份各类历年真题都出来了,可以买一本回来做,总体感觉05年之前的题目因为被讲的太多失去了意义,所以可以做最近十年的真题就好(留出2、3年的最后12月份使用),当然错题的整理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对真题和之后的模拟套卷要依自己的训练时间。11、12月份可以做一些不错的模拟题来提高难度。这里面推荐张宇的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八套卷难度较高,你可能会很受伤,但没关系,坚持下去。最后的一个月我认为就是做套卷、整理错题、反思、查漏补缺这样循环往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合理规划时间对之前整理的错题进行地毯式复习这个工作可以一直持续到考研前一晚。
考研英语方面:
在写作训练方面,许多人往往轻视作文,认为临时抱佛脚,背诵几篇文章就能应对考试,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重视写作并投入实践,将有助于提升分数。在提高写作技巧的过程中,熟读和背诵是必要的步骤,然而,关键在于如何将所学转化为个性化且自然流畅的文字,摆脱模板的束缚。这需要定期练习,比如每周完成两篇限时作文,完成后与范本比较并加以修饰。长期坚持这种做法就足够看到进步。对于英语作文的学习,尽管有很多作文书籍可供参考,但我并不推荐单纯依赖记忆模板。最好是亲自撰写句子,我将其称为“模式句”。多尝试创作,灵活应用,这样面对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都能游刃有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热力学是大气物理学的基础,要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特别是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气体状态方程的理解,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关键。要深入理解大气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如辐射能的吸收、散射和发射,这对理解天气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流体力学是研究大气运动的主要工具。需熟悉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方程,并能熟练运用它们来分析大气环流、风暴系统等现象。伯努利定理、科氏力等概念也是必备的知识点。了解大气湍流和边界层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气的混合和对流过程。
再者,电磁学在大气物理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离层和雷达探测等方面。理解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如何利用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大气参数,对进行气候预测和灾害预警有重要意义。
至于专业领域,如云和降水物理,需理解云滴的形成与增长机制,以及降水的形成条件和过程。辐射传输则涉及到太阳短波辐射和地球长波辐射的相互作用,这对理解和模拟全球气候模型至关重要。
学习这些内容时,我建议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一方面,要深入阅读教材,理解和记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实验和项目,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定期做题和复习,将知识融会贯通。遇到难题,不要害怕,寻求导师或同学的帮助,或者查阅相关文献,多角度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