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信息工程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最初尝试看了些视频教程,觉得帮助有限。学习政治需要理解和记忆并重,而且听完课后务必去阅读教材。风中劲草这本书深受好评,如果你无法消化大纲内容,它是很好的替代选择。虽然它的内容足以应对考试,但它出版时间较晚,过度依赖可能会使你的复习时间变得紧迫。该书的结构分明(由于大纲过于庞大,难以梳理出标题的层次),书中会对关键知识点进行不同级别的标注,并指出历年试题类型和年份,信息量非常丰富。进入复习后期,你需要多次翻阅以避免忘记那些不太常出现的考点。到了冲刺阶段,我购买了肖四和肖八(肖秀荣老师的资料相当权威,2017年的主观题在他的四套卷中几乎都能找到;蒋中挺的题目也十分有价值,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最好提前阅读书籍并做好笔记。如果时间管理不当,记得在最后阶段把上述各位名师的题目背熟。)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研期间,我投入了至少一半的时间钻研数学,然而最终的成绩并不如意。现在我想反思一下我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数学是我此次考试中最失意的部分,因此我能提供的更多的是警示而非经验。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计算准确性!这成为了我的致命伤,一道价值15分的题目因计算错误而白白丢失,只能归咎于自己。各位在备考时,务必重视计算练习,亲自动手,并保持专注,培养一次性算对的习惯。我就是因为平时疏于严谨计算,草稿纸涂鸦一片,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解题速度也让我付出了代价!有25分的题目,由于时间紧迫,我慌乱地完成了,事后仅用15分钟就理清了思路,这些都是我原本能解答的题目,真是懊悔不已。这一切都源于我没有在日常练习中严格控制时间。所以,计算精准度和解题速度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一直就不错,所以备考期间没怎么复习,就每天用扇贝背一两百个单词,做两篇阅读。没有担心自己的复习,只要保证每天接触英语就好。关于阅读,买的历年真题,也没研究哪份的好,就随便买了几份真题,做了两三遍。其次做了张剑老师的阅读题,黄本的那个,还做了星火的150篇阅读理解,感觉一般。在近考试时,买的《大纲配套阅读理解30天30篇》,每天1-2篇。但是作文,我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我真的是到后期才发现每天背作文的重要性。背作文真的最后几天背没什么用,还是写不出来。所以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每天保持看作文,我看的就是王江涛作文,背到一定数目之后就可以自己开始写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灵魂。理解并熟练掌握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以及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凭编写代码来深化理解,例如,亲手实现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或者遍历二叉树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心脏。对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I/O管理的理解需深入。特别是进程的并发与同步、死锁问题,内存的分页和分段机制,这些都是常考点。我推荐阅读《现代操作系统》这本书,它的阐述清晰易懂。
再次,计算机网络是连接世界的桥梁。TCP/IP五层模型(现在通常说是七层)要烂熟于心,每层的功能、协议及其交互过程要能详细描述。特别注意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拥塞控制,UDP的特点等。凭做网络实验来加深理解,比如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逻辑基础。逻辑推理、集合论、图论、组合数学等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工具。这部分需多做练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解-记忆-应用”的原则。理解概念,关键点,凭做题和编程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定期回顾,防止遗忘,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我还利用在线资源,如LeetCode、Coursera等进行实战训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