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矿大环境与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每年的政治大纲都是九月份才出,之前的各类辅导书都是参照去年的大纲编写的,我个人的意见是,政治之前没有必要复习,等大纲出了再开始复习也来得及。至于买什么辅导书,我买了肖秀荣的强化三件套、大纲解析、风中劲草、肖秀荣形势与政策、最后八套卷、最后四套卷。其实肖秀荣强化三件套中的精讲精练就是根据去年的大纲解析编写的,它比大纲解析好的地方就是排版清晰,重点突出,不好的地方就是和今年的大纲解析肯定有出入。我复习的时候用的主要是大纲解析,精讲精练就是用来看看哪边比较重要,然后在大纲解析中标注出来。大纲解析一定要认真看,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最起码是两遍。第一遍要仔细看,因为好多小的知识点也是会考的。第二遍看主要看你之前画的重点部分,其他部分也得回顾。风中劲草这本书是把重要的知识点摘录出来的,有助于你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第一遍的时候,看一节大纲解析做肖秀荣的1000题,看完一遍,1000题就做完一遍了,把不懂和做错的地方标注出来。看第二遍的时候,再把之前做错的题做一遍。有些人会去背风中劲草,我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我只是看了两遍。最后的背诵我留给了最后四套卷,这边要强调的就是,最后四套卷一定要背啊!!!背得滚瓜烂熟,因为真的会有原题,这边说的原题是考的知识点相似的题。我最后悔的是最后八套卷的大题没看,里面有一题原题(说多了都是泪),所以说,最后八套卷的大题不需要背诵,但要去看看啊!!!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9月1日: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基础,老师的整个讲解的框架体系蛮成熟的,按照他的指示把笔记全部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尝试着背诵,这样下来就可以搭建起数学的整体的脉络,知道要考的知识点和题型。我个人认为这个框架的搭建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太重要了,他可以帮助你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来面对你所遇见的各种题型,而不至于迷失在茫茫的题海中无法自拔,它就像在你的脑海中植入了一份详尽的探险地图,遇见一个题,你可以将其归入体系中的某个知识点,这样的训练增加之后,对你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将知识归整而不是碎片化存在于你的大脑中,一个成熟的知识体系都会是如此。9月1日-10月15日:进入考研攻坚期,复习全书是必备的,因为数学是上午考,我也象征性的把复习时间安排在了上午,每天看20页左右,一些原则:1、必须自己拿笔写,切忌眼高手低以为看看就会了;2、切忌还没怎么思考就看答案解析,不会做没事,自己思考的过程尤为关键,在每道题的边上写下自己的思考推算过程以及这道题的关键之处;3、琢磨好久都搞不明白的,可以询问老师。数学其实有点像练书法,一开始可能你的水准只能够临摹大师们的作品,还只能学个皮毛,但重复训练达到一定的层次之后,你会形成自己的笔法(数学思维方式),在之后对于从未涉猎的新帖(新题型)也可以驾轻熟重。10月16日-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了之后,一本虐人无数的660题登场,别以为他全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但他的每一道题都是精心锤炼过得,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绝对会让你获益匪浅,他的题目的设置真的恰到好处,细细的琢磨每一道题的精髓,虽然真题是绝对达不到这样的难度的,关键的是思想方法。我大概刷了20多天,但有些题后来又忘记回过头去考虑了。11月11日-12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清晨开始,我拿起了真题,花了十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卷子,因为很多题其实在你做全书的时候已经遇到过了,所以其实真题对于真实水平的评估还是有很大偏差的,对完答案,订正,错的题的解题思路思考一遍就完事,当时的分数基本保持在120-140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失常,第一,历年真题相对于之前的训练还是简单一些的,第二,平时的训练不紧张,三个小时基本上都是轻松愉快的度过的,那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就盼着可以做数学真题了,就像恋爱一样。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感觉英语底子尚可,大学期间似乎一直在依赖高中时期的积累。四级和六级虽已过关,但暑期初试牛刀,钻研96年至04年的历年真题时,发现阅读理解频繁出错,完形填空也常失分过多,不禁倍感尴尬。那时我还以为英语是我的强项,不容忽视。于是决定专攻提升,开始练习阅读理解150篇,然而几篇文章下来觉得内容较为偏颇,内心挣扎后,决定一心一意回归真题。从96年开始,起初并未计时,大约两天做完一套,专门留出下午的时间给英语。那时我不追求速度与完美,只期望深入理解文章,提升准确率。我记得真题的引言中也提到了方法,首次接触真题的目标是理解句子,积累生词。高频词汇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复杂的长句我会在脑海中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因此做题所花的时间远远少于查阅解析。忘了提及,记单词是必不可少的,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开始了每日早晨七点起床,用新东方无序版单词书每天学习一个单元,晚上再复习一遍。由于是初次记忆,晚上多半会忘掉一半,但如果不复习,次日早晨就得重新背诵。就这样,每天学习新单元,复习旧单元,第一个循环用了两个月。第二个循环,每天学习和复习两个单元,经过两次,大多数单词都已经深深印在脑海中。第三次再从头至尾过一遍,尤其关注之前标记的重点且仍然记不住的难词。直到十一月,我每天至少花费四十分钟背单词。对于英语,我只专注于真题训练,从96年至04年的基础版,到九月份已经完成了两轮,每句话都在脑中翻译,如此这般,阅读和完形填空的成绩逐步提高。然而初次尝试05年的真题,我对新题型毫无经验,结果惨败。这让我对新题型产生了忧虑,几年的反复练习,成绩好的时候只能答对四个,状态不佳则全错。于是购买了新题型的专项书籍,做了几篇,慢慢找回了手感。至于作文,准备得相对较晚,暑假间断地背了几篇,之后未持续,直到十一月份才开始动手写了两次,发现自己词汇匮乏,甚至有不少单词拼写错误,这才对作文感到紧张起来。提前准备总是明智的,不仅需要背诵,还要亲自动笔,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否则到了最后,满篇错误难以改正,评卷老师看到基本错误也会对印象打折。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门课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如坐标系统、地形图的阅读与绘制,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石。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读相关书籍,理解经纬度、高程等基本概念,凭实践操作,熟练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如全站仪、GPS等。
遥感图像处理和解析是考试的重点。需了解不同类型的遥感卫星和传感器,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能识别并解释各种遥感图像的特点。我在学习这部分时,不仅限于理论,还积极寻找实际的遥感图像进行分析,这样既能提高我的理解能力,也能提升我的实际操作技能。
再者,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也是重要的考察点。我需熟悉GIS软件的操作,如ArcGIS,能进行数据输入、编辑、查询、分析和展示。理解GIS与遥感的融合应用,如灾害监测、城市规划等,也十分必要。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学习帮助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实践则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我经常参加实验室的项目,凭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我也积极参与讨论小组,与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定期复习和做模拟题也很重要。我会定期回顾笔记,梳理知识点,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