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哲学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九月我开始了解需要准备的政治材料,我买的是肖秀荣系列,但不是每一本都买,只是挑了几本我觉得比较有用的。10月份以后再开始就来得及。首先把一本比较厚的书先看一遍,边看边做题;然后是真题和练习册,慢慢做,认真对答案;最后要看时事,还有肖秀荣最新出的预测卷,都会在12月才买得到。政治的准备过程是前松后紧,跟英语的稳定备考不太一样,因为政治会跟当年的时事密切相关,11、12月好好背就可以啦!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在初试的时候专业课没考好,但是政治和英语不错,弥补了十几分。所以希望大家对这两科不要太轻视,只要能挣的,每一分都不能放过!毕竟最后看的是总成绩哦!!
考研数学方面:
我之所以在数学上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1)深入研读书本,并确保充分理解概念。(2)对待复习全书中的每一道题目我都一丝不苟地去做,大约用了六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和思考,遇到难题从不轻易看答案,而是持续思索。如果实在无法解决,我会搁置一段时间,回头重新审视书本,找出问题所在,是基础知识没掌握牢固还是解题策略不足。之后的几天,我会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尝试能否解答。记住,复习全书是用来实践的,而非仅仅浏览。每道题我都仔细剖析,总结规律。随着积累的加深,难度自然降低。(3)如果有空闲时间,我会做模拟试题;若时间紧张,便专注于真题。真题练习时,我严格控制时间,如同真正考试一般。我只集中精力于课本、课后题答案、复习全书和真题,但消化得非常彻底,成效显著。数学是最有可能快速提升分数且拉开差距的一科。我的复习资料仅限于课本、课后题答案、复习全书和真题。首先阅读一章课本,接着完成相关习题,然后转向复习全书对应部分。初次通读可能觉得难以理解,但这完全正常,不必焦虑。第一轮过后开始第二轮,此时要做笔记,记录重要知识点和公式,以便后续复习更有方向性。最后一步是攻克真题。
考研英语方面:
真心推荐购买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它包含三大部分 - 基础辑涵盖97年至04年,经典辑覆盖05年至12年,而精选辑则是13年至19年,预计会更新至20年。首先从基础辑开始,然后过渡到经典辑,依次完成97年至04年及05年至12年的题目。把精选辑保留到复习冲刺阶段。最初,主要专注于阅读理解,随后再涉及其他部分。如果你愿意,也可一开始就完整地做每一套题。当你首次完成所有真题后,如果时间允许,应再做一遍,特别是经典辑的05年至12年部分。确保至少完成两遍真题,这是基本要求。真题极其珍贵,务必充分利用。由于考试在12月最后一周的周六下午举行,所以建议将英语练习安排在下午。刚开始做题时,不必急于求快,因为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考察重点不同,起初可能需要一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完成两篇,一篇文章可能耗费不少时间,甚至一个下午可能无法完成一套试题,初做时错误多也是常态。关键在于深入剖析试卷,不仅是错误的部分。现在分享几点提高作文分数的小贴士:书写工整;无语法错误;条理分明;词汇选择上不要一味追求复杂,要地道自然;避开刻板的模板;句子结构丰富多样;注意同义词替换,避免同一词语频繁出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科学技术哲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批判科学技术活动的本质。需对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实证主义、理性主义等科学哲学流派的观点。技术哲学中的“技术决定论”、“人类中心论”等概念也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些理论为提供了审视科技进步的多元视角。
科学技术哲学也关注科技的社会影响。需研究科技如何塑造生活方式,以及它对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环境问题的影响。这里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科技政策、科技伦理、科技创新等,需具备一定的社科背景知识。
再者,学习科学技术哲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无论是阅读科学论文,还是分析科技现象,都需能独立思考,挑战既定观念,提出自有的见解。这就需不断进行深度阅读,积极参与讨论,凭写作来锻炼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将所学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制作思维导图,或者编写笔记,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多阅读原著和学术文章,理解大师们的观点,关注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如模拟试题,检验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哲学并非孤立的学问,它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和评价科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