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湘雅二医院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南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参考用书:大纲解析,风中劲草,肖秀荣全套(精讲精练,1000题,八套卷,四套卷),蒋中挺(四套卷,800题)。前期政治多浏览新闻,有下软件,学习中国,紧跟习大大的足迹、思路,暑假跟着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第一遍做1000题没有做笔记,根据解析分册将答案划出背诵,第二遍仍做错的就做了笔记。风中劲草背了两遍,后期就是背肖八,肖四,蒋五的模拟题大题。政治选择题重点对待的毛泽东的著作,针对马原,有梳理框架,将各个原理、方法论放在相应的范畴里。政治的历年真题主要看了选择题,十一月份开始限定时间做成套的真题,主要把握做题节奏和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主要死磕李永乐老师主编的《复习全书》,我重点时间用在高数部分,因为考研数学中高数占得分值最大,而且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跟着老师一步步学就可以了。三月到六月打好基础。关于教材的话,我觉得适合自己最重要吧,张宇的36讲,题型比较全,难度也足够,会有一点虐。660和1000题大家择一即可,主要是为了查缺补漏,保持手感嘛。真题的话看大家时间安排,时间松就多做几年,时间紧就少做几年,真题还是很简单的,可以增长信心,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有时候觉得简单是因为全书里做过很多类型题甚至原题。模拟题也是看大家时间吧,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建议不要尝试张宇的,题目难度稍微会大一点,可能会打击自信心,但题型还是不错的。第三,我觉得数学也是需要整理笔记的,因为数学的知识点很多,很散,很多题型也是有套路的,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一遍遍的翻自己的上课笔记和全书,因为不论哪个老师哪本书总有你不会的东西,遗忘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可以看书做题的时候多做个标记,或者记在一张纸上,标明页码,等书过了一两遍以后把一种类型的整理到一起,考前看这个笔记本就足够了。我觉得这是我自己学习的一个经验吧,二战时合租室友也借鉴过我的方法,确实成绩有很大长进。第四,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千万不要忽略粗心大意这个问题,保证准确率是很重要的。虽然我平时也很粗心,但经过刻意训练以后,起码考场几乎没有失误,只要做了就几乎都对了。数学大概就这样吧,有需要问的我之后再补充吧。
考研英语方面:
我具备普通水平,已达到六级要求。从词汇入手,持之以恒地记忆,你会发现词汇量提升后阅读体验显著改善。在备考期间,我每天都背单词,利用扇贝和恋恋有词作为辅助工具。起初,每日攻克一个单元,一轮结束后改为每天复习10页。对于阅读部分,不宜过早接触真题,但必须深入探究。3月至6月,我用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来训练语感,每天完成两篇。进入6月至12月,我转战真题。真题我一共做了三遍,首次严格限时,确保客观题不超过110分钟;第二次,逐篇手动翻译,兼练翻译技能;第三次,专攻解题策略。完成黄皮书后,我还购买了《冲刺提高72篇》。我觉得这本书相对简单一些,毕竟临近考试,重心应放在真题上,所以我并未完全翻译这本书。我的建议是,这段时间持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手感,不必过于在意正确率。同时,每篇阅读依然计时,最多15分钟,我当时通常能在8分钟左右完成一篇。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英语真题的答题方法和逻辑至关重要,务必仔细研读。最后,保留最近三年的试题,在最后的1-2个月内进行模拟实战。然而,近三套题目是需要重点分析的部分。英语学习中,阅读理解尤为关键,而作文则可以在最后1-2个月自创模板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物学、医学与工程学的理论与实践,对理解和解决医疗健康问题有深远的影响。在复习过程中,理解这个学科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例如,要深入理解生物材料的基本性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生物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学科框架的基础,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
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研发。在这个部分,你需了解各种医疗器械的工作原理,比如CT、MRI、心电图机等,并能够分析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对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理解也不能忽视,它们在生理参数监测中的应用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生物医学工程还涉及到生物信息学的内容,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这部分需一定的编程基础,如Python或R语言,用于处理和解析生物数据。虽然这部分可能不是所有学校的必考内容,但掌握基本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思维会提升竞争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采用“三步法”:阅读理解、做题巩固、实践应用。阅读理解阶段,要深入课本,理解每一个概念;做题巩固阶段,凭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点;实践应用阶段,尝试参与科研项目或者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一定要注重课堂笔记和课外阅读。老师的讲解往往能帮助把握考试方向,课外阅读则能拓宽视野,增强对学科深度的理解。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要等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