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自九月份起我便涉足政治理论的学习,其顺序依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首先要攻克的是马原,这一部分的概念深奥难懂,仅靠个人思考很难领悟,因此听课至关重要,一旦理解透彻,应对试题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史纲主要涵盖近代历史,内容固定不变,建议构建一个时间线以便记忆,平时可随时回顾,在纸上描绘也有助于加深印象。毛中特与史纲有一定的交叉,据老师透露,今年可能会有所调整,故更新的教材是必需的。至于思修,相对较为基础,部分问题甚至涉及常识,但法律基础知识易混淆,需要重点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提及数学,这无疑是让众多需要考数学的学生最为头疼的部分。既然已经决定迎难而上,那就得勇往直前,即使失败也要败得轰轰烈烈。我在十月启动了模拟测试,初期常因抄错数字、基础计算失误或混淆公式而失分达二十分左右,虽然后来有所改善,但这类问题并未彻底根除,对我而言始终是个棘手的挑战。让我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时间规划,仅供参考:从三月到五月,我用了两个月时间专心研读课本,自认为理解深入后才开始接触全书资料(现在回想起来,这两个月用于课本学习或许过于冗长,但如果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这样选择,值不值得唯有自己心里最有数)。随后,我开始钻研张宇的十八讲,到了六月底,则开始动手做张宇的线性代数九讲。
考研英语方面:
从7月底考试复习时,几乎每天早上到图书馆先背半个小时单词,按list来背,7、8月份每天2-3个list,如果里面的生词比较少,就多背一些,前期主要是打基础,所以还是要多背一些,之后做真题会比较顺,尤其是一些高频词汇,一定要重点掌握的,有很多单词都是真题里反复考查的。同时,在8月中旬时开始做真题,每周2套,真题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整个复习过程下来,真题至少要做3遍,而且答案讲解也要认真看,里面会对长难句拆分讲解,还有一些扩展的知识点最好是记在笔记本上,方便之后回顾看。我的英语作文复习的比较晚,10月中旬才开始,开始时背了忘忘了背,过程真是痛苦,背了之后就自己默写然后再找题目自己写,写的多了就可以总结出一些自己的句子和模板,考试的时候可以用上,千万不要全篇都是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地震学部分,理解和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性至关重要。P波、S波、L波的区别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是基础,地震图的解析能力也是需着重培养的技能。凭模拟实验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地震波如何揭示地壳的构造。
重力学和磁学则帮助理解地球的引力场和磁场。学习这部分,需熟悉基本的物理定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地球的磁场模型。计算重力异常和磁异常图,解读其背后的地质信息,是这两部分的学习重点。多做练习,熟悉各种地形和地质构造下的异常变化规律,能有效提升分析能力。
电法和地热学则是地质勘探的重要工具。电法主要涉及地球的导电性,需理解不同岩石的电导率差异,并学会使用电测深、电剖面等方法进行地质体识别。地热学则涉及到地温梯度、地热资源评估等问题,理解地热能源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地球的自然热量,是需关注的重点。
学习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除了课本知识,参与实地考察、实验室实验,甚至模拟软件的操作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复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建立自有的笔记系统,整理关键概念和公式,绘制流程图帮助理解。寻找历年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提前适应考试形式。对复杂的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借助网络资源或者向老师教,不断提高自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