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准备考研在时间上科学(考研数学一复习需要哪些书推荐几本实用资料)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4年08月28日 19:34:54

衷心感谢悟空的邀请!我很高兴有机会在此回答你的问题,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吧。

研究生入学考试通常在十二月下旬的一个周六和周日启动,因此时间预测相对简单。相信你在度过了寒假并经历了几个月的深思熟虑后,已明确了自己的考研决定、目标院校、考试科目,也购置了相关专业课程书籍、英语和政治复习材料,即将踏上考研征程。在投身复习之前,我要提醒各位,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至关重要。

时间规划应依据每个人的作息习惯个性化定制,越详细越好。初期,主要专注于英语、专业课和高数的学习,后期则逐渐增加政治复习。多数考研者清晨六点左右就会起床,但有些人可能不适合早起,早晨的复习效率会降低,因此你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安排时间表。我个人认为七点起床较为适宜:7:00-7:30 洗漱用餐;7:30-8:30 背诵英语单词;8:30-11:30 复习专业课;14:00-18:00 学习高数;18:00-19:00 进餐、散步或锻炼;19:00-22:00 根据弱项复习专业课或高数。

四月至七月期间,重点应放在高数、专业课及英语单词记忆上。这一阶段,你需要完成一轮专业课和高数的学习,找出常考点并构建知识体系。选定一本词汇书,至少背诵两遍英语单词。七月至考试前夕,要开始背诵专业课,做英语真题,同时复习政治。此刻时间紧张,有人会选择熬夜或早起,但这并不理想,充足的休息能确保次日高效复习。若感到疲惫不堪,不妨休息一天,不必逼迫自己。高效复习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时间保障。上午可分配给英语和专业课的背诵,感觉疲劳时可转而复习其他科目。下午处理高数题或英语真题,晚上则针对弱势科目加强复习。实际上,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才是最佳方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按自己的节奏规划考研之路,保持目标感和动力。

以上分享的观点均为个人观点和建议,愿它们对你有所帮助。

同时,我也期待你喜欢我的分享,如果你有更好的见解,欢迎分享评论,共同探讨此话题。

最后,祝愿大家每天心情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兴旺!谢谢!

接下来,我们将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

1. 基础阶段:从5月到暑假

- 完成高数、线代和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学习。

- 观看基础课程视频并做笔记。

- 精读教科书(推荐: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浙江大学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完成相应的复习全书(首本必备考研书籍)。

2. 强化阶段:暑假至9月中旬

- 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构建个人知识架构。

- 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 再次阅读复习全书,整合知识点。

- 增加练习题量(如《老师题源探析经典1000题》、《汤家凤接力题典1800题》等任选其一)。

3. 冲刺阶段:10月至11月上旬

- 开始做历年真题。

- 对于真题中的错误,仔细记录,牢记解题思路、涉及知识点和技巧。

- 回顾复习全书,巩固不熟悉的知识点和未解决的问题。

4. 模拟阶段:11月中旬至12月

- 各位老师会发布真题卷和模拟卷,选一本即可,关键是深入理解每道真题。

- 模拟题用于考前实战训练,不必因错误多而沮丧,毕竟与真题存在差异。

注意事项:

1. 观看视频时同步做笔记,后期整理时连接知识点。

2. 制定每日任务清单,睡前总结复习进度,确保清楚自己的进度。

3. 不要误以为看懂答案就算真正掌握,动手解题并独立完成,才是真正的掌握。

4. 重点不在题量,而在通过题目真正掌握知识点。

考研自学高数的优缺点:

优点是可以自由掌控进度,并节省报名辅导班的费用。然而,缺点也很明显:难以把握复习的重点,不清楚历年考试的重点,另外自制力差可能导致半途而废,因为考研需要长时间的复习,中途放弃的可能性较大。

2023年考研数学一最高分:

截至2021年的信息,2021年考研数学一的最高分尚未公布。根据过往几年的数据,2020年最高分为148分,2019年为147分,2018年为149分。这些分数来源于考生自报或教育机构发布,仅供参考。

考研数学哪个科目最容易?

数一考察全面,包括高数、线代和概率论,且题目较难。数二不考概率论,相对较易。数三虽然也涵盖广泛,但难度不亚于数一。

关于数学复习,我认为首先要吃透教材,尤其是数学二,内容较少,你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尽量做书后每节习题,多花功夫在教材上。对于定理公式,要在实际题目中灵活应用,而非死记硬背推导过程。

至于考研英语,真题是关键,我推荐《考研真相》,提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