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工程技术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0月份我才着手准备政治,起步较迟,因此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这个科目上。我在政治上的分数并不突出,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参考价值有限。不过,我要强调的是,政治并没有人们通常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初期我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初次尝试时,几乎每三题就错两题。但随着反复练习,你会逐渐掌握解题的窍门。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对于主观题,我主要背诵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考试前我感到极度紧张,甚至出现失眠,但看到试卷后发现主观题其实并不刁钻。如果目标是取得高分,建议查阅其他备考经验帖。此外,风中劲草的第一本摘要了重点,对我有所助益;第二本是练习册,第三本则是答案集(我个人没怎么练习,不做过多评价)。至于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我没能全部背完,但选择题部分确实有所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中旬直至六月下旬,也就是暑假前夕,要研读完整的数学教材,如选用张宇或李正元的版本,同时深入学习李永乐的线性代数教程。确保全面覆盖,不可忽略书中任何一个知识点。这期间,建议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不必苛求尽善尽美,初步成型即可,后续在冲刺阶段再逐步完善,这样能更精准地针对薄弱点。十月初至十一月初,进行第三次通读全书,并重温所有笔记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在寒假之前,我一直专注于研习何凯文的1575,遇到生词便查阅含义,并记录于笔记本中。寒假过后直至三月底,我转而学习朱伟的恋练有词。进入三月,我开始每日早晨记忆单词,然后整个白天直至晚上都专心攻读专业课程。五月起,我的日程调整为早晨背单词,下午则致力于考研真题,特别是阅读理解。起初面对高错误率,如每五道题仅能答对一至两道,这让我颇感挫败。这时,我改用张剑的黄皮书来刷题和背单词。书中英文原文与中文翻译并列,我会对照中文标注原文中的词汇,并着重记忆每篇文章后面的注解。第一轮真题练习在暑期开学前告一段落。我没有深入探究错误的根源,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词汇不熟、句子理解困难上。因此,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熟悉真题,积累词汇和表达。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得益于前期的积累,这次的表现有所提升,每篇阅读的错误数量减少了,最少错两题,最多错三题。看到自己的进步,我更加坚定了从真题中学习单词和短语的决心。七月中旬,第二轮结束,九月至十月进行了第三轮,这一次我开始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探索出题模式,但仍没有着手整理错题和单词,只是持续记忆单词及阅读原文。到了十一月,我每天下午按照考试的标准,完成至少四篇阅读并改正错误,同时记录那些还不熟悉的单词。次日早晨,我会先回顾前一天整理的内容,下午则继续做题和整理。十二月,阅读理解的训练并未松懈,我还加大了对作文的投入,研究历年真题的作文,并尝试自己写作。由于素材匮乏,我购买了作文预测书,参考何凯文的英语作文冲刺讲义,大约写了十篇左右,然后重点背诵。此刻,我集中精力记忆自己笔记上整理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其实,我并没有做很多模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安全系统理论的核心——系统论思想。它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要求从全局视角看待安全问题,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学习中,我会经常运用案例分析,凭实际的事故案例来理解和应用系统理论,这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
风险评估是安全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熟练掌握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如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并能按实际情况选合适的方法进行应用。数据收集和处理也是关键,统计学的知识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再者,事故预防策略的学习也非常重要。这里包括了安全设计、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应急预案的设定等内容。我会尝试模拟不同的事故场景,设计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提高自有的实战能力。
安全管理的学习则更注重实践。我会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践中,了解并熟悉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检查和监控,以及如何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我会定期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和报告,关注行业动态,保持对新知识的热情和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