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没有复习政治,培养点感觉。9月下旬开始复习政治,看大纲解析,不过九月也就每天一个小时。10月每天1个半到两个小时,周二看的多一点,那天上午有课,所以看政治消遣一下,这个月主要就是看大纲解析,做1000题。11月份每天2个小时,早上背风中劲草,继续做完1000题,看了一下形势与政策,有时间的话,第二遍1000题,后来就出来肖8了,就可以做一下选择题检测下自己的复习效果,不断的查漏补缺。12月份政治花费的时间多一点,主要背肖8肖4,看看20天20题,反正市场上好多模拟题,有时间就拿来做做。对我来说政治就是消遣娱乐的科目,没觉得很枯燥,感觉复习的不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测验具有高难度和密集的试题,因此评估的关键在于解答的精确性和效率。考生应集中精力提升这两项技能。在这样的考试中,专攻复杂问题并不明智。首先,我们以同济大学第五版教材为基础进行复习,确保理解基本定理,并逐一验证例题,每道课后练习都需正确完成。数学复习时,浮躁的态度是大忌,每个人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度过这一阶段。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阶段,将重心放在大量的习题演练上,选择与考试难度相近的习题集至关重要,过于困难的题目并无实际价值。第三个阶段则侧重于模拟测试,务必认真对待历年真题。关键是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找一段完整的两个半小时进行实战演练,合理规划答题时间。数学全书需要反复研读,做题过程中,标记出那些经典却未解决或难度较大的题目,后续再刷题时仅专注于这些标记过的题目,否则时间会显得紧迫。
考研英语方面:
在九月时,我的词汇量还远远不足,阅读理解真题平均每篇至少犯七处错误。尽管我的英语基础还算可以(即便大学三年没怎么学习英语,四六级也只是勉强通过),但英语的核心绝对是词汇!阅读理解为何频频出错?归根结底是因为你不认识那些词,换句话说,就是读不懂文章的意思。于是九月看到这样的错误率,我着实焦虑,急忙寻找解决策略。在此,真心感谢王江涛老师的曲线记忆法,起初我以为这只是空谈,亲身体验后才深感其妙不可言!这绝对是个应急的好方法。如果你现在有充足的时间,务必开始背单词,无论选择哪种书籍,有序或无序,别担心记不住,关键在于反复记忆。坚持到九月,大部分单词你应该已经能熟练掌握,此时再运用曲线记忆法,效率会大大提高。大约50天里,早晚都要安排背诵任务,利用那份记忆图表,可在新东方出版的写作分册前面找到。比如早晨背A组,晚上复习A组,次日早背B组,晚背AB组。我打印了一份5500个大纲词汇的简版,按字母顺序每日一背,不能间断。有同学后来告诉我,实际上有人按平均分配而非字母顺序背单词,但我尝试后发现效果欠佳,因此建议还是遵循字母顺序,或许某天需要背许多C开头的词,另一天E开头的词却很少,不论数量多少,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就这样,我坚持了十天后,明显感觉英语水平有所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信号"的概念至关重要。信号是任何能够携带信息的时间或空间变量,如声音、图像或者物理量等。学习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信号,如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以及它们的频域表示,这是傅立叶变换的基础。
“系统”是分析和处理信号的工具。线性时不变系统(LTI)是最基本的模型,它的特性用冲激响应来描述。掌握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特别是卷积运算,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会凭编写代码模拟信号的处理过程,比如使用MATLAB进行傅立叶变换和滤波器设计,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能提升动手能力。
"信号与系统"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它们是将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信号相互转化的工具。理解和熟练应用这些变换,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特别是在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中。
在复习阶段,我会反复做题,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例题和历年真题。我会定期回顾基础知识,因很多高深的概念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我还发现,参与讨论小组或论坛,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也是提高理解和记忆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