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水文地质学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当时甚至很担心会不过线。但其实在政治上,我还是下了功夫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路历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避坑。我开始复习政治是在七月份。到了七月份,看到一些考研群中的朋友经开始着手复习政治,之后,我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用铅笔做了一遍,又用圆珠笔做了一遍,最后又过了几遍错误率最高的那些题。除了做肖秀荣的1000题,我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学政治,我自己觉得会效率高一点。到了十月份,我开始回归基础知识,开始画时间轴,记大事件,画框架理解马原,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老师很负责,有问必答。到十一月和十二月,买了肖秀荣的四套卷、八套卷,发现自己选择题做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就开始背大题。对于政治,考前自我感觉还挺好,结果考试前一晚太兴奋睡不着,考试上太紧张脑子一片空白,硬是最后抄了材料才填满答卷,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像我这么没出息,能拿出最好的状态来做答。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最好从六月起步,我当时暑假才开始,时间显得颇为紧迫,后来调整了复习策略,效率显著提升。六月时,每个人每日投入大约两小时在数学学习上就足够了,只用专注于大学教材。通读课本上的例题并理解其推导过程,这样能帮助你对知识形成初步理解和回顾。在此我想提一下李永乐和陈文灯的教材差异。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特别适宜初次备考者,它全面涵盖了所有必备知识点,连最细微易忽视的部分都提及。相比之下,陈文灯的教材可视为进阶版本,他的讲解更有针对性,尤其在证明题部分独树一帜。李永乐处理证明题时,会明确告诉你解题步骤,让你记忆即可;然而陈文灯不仅教你如何解题,还会解释原因,并关联到其他类型的证明题。因此,挑选参考资料时,你应该根据自身需求来决策。
考研英语方面:
我本人比较喜欢英语,当然英语也比较好,做数学题的空隙每天拿出两个小时做英语阅读简直是享受(可能很少有人有这种感觉吧)。我就是铁打的每天两小时英语,一直坚持到了初试的前一天(考之前还做了两篇练练手)。我记单词没用过什么恋恋有词之类的,就是从98年真题开始做,每做一篇把每一个不熟悉的单词记在一个本上,重点就是每天有时间就看这个本。我觉得这样才能抓住考研词汇的重点,做的多了就知道哪些是高频词汇,哪些是容易混的了。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做过的文章默读,当做故事来读,通过情景记单词也是一种强化。到底英语就是单词量必须足,不然阅读做起来你绝对有想哭的感觉。然后就是语感的培养,好多人问过什么叫语感,这个我也说不出来,自己悟,大概是一个长难句你让我说出来具体意思可能很难,但是看过后用语感带出你能知道个大概的意思,反正是很朦胧,但你看题目,就能通过你理解的大概意思选对,很管用。我训练语感就是通过不断地读,不断地读,不断地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慢慢地对于很多人来说长难句需要一点点的抠,我就只需要扫过一两遍就能搞定。你做题的时候不需要搞得特别明白,做对才是王道,分析的时候才需要好好搞明白,一天基本就是四十分钟做两篇阅读,然后用一个半小时有时候两个小时去整理生词,全文翻译(一句句的翻,这个懒绝对偷不得,你偷了懒,最后全得自己受)。我做英语几乎是从五月份就开始卡点做阅读,一篇绝对不能超过18分钟,事实证明对我来说是完全适用的。因为我觉得真题本来就不多,你如果每一篇花半个小时来做来研究真的是浪费了练手的机会,我每天英语只花两个小时,如果你觉得对你来说太少可以多一个小时,但建议不要超过四个点,因为还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数学。
考研专业课方面:
我要强调的是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水文地质学的基础包括地下水动力学、岩石物理化学性质、水文循环等。这些理论知识是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例如,理解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补给、排泄方式,就需深入掌握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岩石对水分的吸附、释放以及化学反应也是影响地下水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需牢牢把握的基础。
实验和实地考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实验室中的模拟实验能直观地看到地下水运动的微观过程,实地考察则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地质环境,理解地下水与地表环境的相互作用。在长江三峡库区这样的特殊地理环境下,观察到大规模的人工干预如何改变自然水文地质条件,这对理解和预测地质灾害有重要价值。
再者,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能力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无论是数值模型还是概念模型,都能帮助将复杂的地下水系统简化,进行定量分析。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技能,如使用GIS进行空间分析,使用SPSS进行数据挖掘,有效提升研究效率。
阅读和跟踪学术前沿也十分重要。水文地质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不断涌现。定期阅读国内外的学术期刊,参加学术会议,不仅拓宽视野,也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