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海洋与大气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建议结合大纲解析和肖秀荣的1000题同步学习,每学习完大纲的一个部分,立即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推荐使用铅笔作答,以便于回顾时能重复利用这些高质量的题目。对于那些在理科领域或是政治基础稍弱的同学,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大纲解析,标记重要段落和知识点,以加强理解和记忆。我个人来自文科背景,政治底子还可以,完成了肖秀荣1000题后,也尝试了大纲解析的配套练习,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深入复习。在冲刺阶段,我采用了《风中劲草》作为背诵资料,感觉还算有效,但务必尽可能地熟记,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背诵肖四,我也不例外,尽管不够熟练,关键是形成深刻的印象,考试时能自如地展开论述。所以,不论如何,尽量提炼关键点,并确保每个回答区域都充实填写,这样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的两个学年里,我依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了数学期末考试。决定考研后,我决心从头开始,购买新教材重新学习。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就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坦白说,我在一个学期里只学完了高数上册的前两章。数学对我而言,向来是一门极其棘手的科目,入门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有时,我需要花费将近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理解一页内容,而且几乎每页都会有我不明白的问题。课后习题对我来说更是难题,大约有80%我都无法解答。于是,我尝试改变策略,看完一章教科书后,不再做课后题,而是直接转去看对应的复习全书。然而,这个方法并未奏效,我发现每一页有一半的内容我都无法理解,整个寒假我才艰难地消化了第一章节。
我学习数学的速度很慢,尽管整天埋首其中,但由于理解难度大,进度缓慢。由于基础知识近乎空白,我调整了学习策略,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重新复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理解了考研数学,完成了大量真题训练,才使得我的成绩从最初的30分提升到了现在的130分,足足提高了100多分。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参考资料,你可以选择《恋练有词》来攻破词汇,《黄皮真题》用于实战演练,再加上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写作》提升写作能力。学习英语的核心是词汇与真题。我从七月份启动考研复习就开始每日早晨用半小时背单词。起初,我会全面记忆每个单词,然后剔除已熟悉的词汇,对高频词汇用荧光笔标记。接下来的阶段,我专注于高频词及剩余的新词,最后集中精力只记高频词。关键在于反复记忆,不必强记每一个单词的所有含义,掌握两到三种不同词性的释义足矣。
至于真题部分,我总共做了三轮。初次尝试时错误颇多,一是词汇陌生,二是缺乏解题技巧,也许那时七八月的我还未完全适应考研的状态,有些心浮气躁。但初试失败没关系,重要的是仔细研究答案解析,理解自己因哪些句子或单词不懂而做错,同时记录这些单词,学习如何剖析长难句。第一次接触解析时务必专心,这能帮你摸索出解题策略。随着词汇量的增长,第二轮和第三轮做起题来就会得心应手得多。
至于作文,王江涛老师的高分英语课程十分有效。结合模板,个人表达,以及整洁的卷面和工整的字迹,你的英语作文基本上就不会拖后腿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海洋资源”这一部分,需理解和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各类资源的分布、形成机制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特别要关注的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利用,这是研究的热点。我建议凭阅读权威教材和最新科研论文,了解前沿动态,结合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
“环境”部分则涉及海洋环境污染、生态影响评估以及环境保护策略等内容。这部分需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理解各种污染物的来源、性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习惯于凭做题和模拟实验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例如,模拟海洋污染扩散模型,理解其动态变化。
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交叉领域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如何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兼顾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里需具备跨学科思考的能力,运用环境经济学、政策法规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深度学习”的策略。不仅要广泛阅读,还要深入钻研,尝试自己去解答一些问题。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参加学术讨论或研讨会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开阔视野,激发新的思考。
实践操作能力同样重要。有条件,参与相关的实习或项目,实地考察海洋环境,这会极大地丰富学习体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