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只看了一套教材——肖秀荣的全套。肖秀荣的已经很全了,他的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不同依次出的,所以,什么时间看什么教材,怎样看,你就完全跟着他走就行。政治很多人都说不用很早看,10月份开始就行,我强烈反对这种观点,政治一定要早看,因为政治很大分值都是选择题,单选还好说,多选异常痛苦,错一个就是全错。为此你需要扎实的基础,每个知识点你得照顾到,最先开始的一定是政治,把命题人精讲精练看透,反复看,吃透,选择题没有必要铺天盖地记忆,最重要的是理解,在理解基础上再看书,并加以必要的选择题练习,把选择题拿下,政治你基本上就成功了。到了后期,就是到了背诵大题的时间了,那个时候,肖秀荣会出一本小册子,里面大概30页左右吧,着30页和选择题不太一样,这就要求你必须熟练背诵了,背的滚瓜烂熟,就是和你高中背历史、背政治一个熟练程度,同时,加大对选择题的练习,寻找感觉,前期你可能选择题会错很多,到了后期一定尽量避免出错,不管是应该错的还是不应该错的,都尽量不要犯,因为选择题错很多很容易打击你的自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做题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到了后期。总之,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是多看书,多翻书,早复习,基础巩固扎实。大题的做题技巧是该背的一定要背熟,灵活运用,政治就一定可以得高分。参考书上只备了肖秀荣系列。肖秀荣系列很有体系。时间充足的可以按着肖秀荣系列的出书顺序购买,买一本看一本。时间不充足的买《精讲精练》或《知识点提要》、《1000题》、《形势与政策》、《8套卷》、《4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提前开始了英语复习,并且执行得相当有效。从大三下学期起,我遵循艾宾浩斯记忆理论,每日学习1个词汇列表并不断回顾以前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我掌握了基础词汇。对于超出范围的部分,我看了一遍但未能记住,就选择放弃了。针对一些难以记忆的单词,我会利用有道词典,在使用手机时顺便浏览,以此帮助记忆。暑假期间,我正式开始做张剑的150篇练习,但由于假期较短,只能间歇性地完成几篇,错误率高达3个或以上,但我并未过于担忧。期间我还购买了考试虫的长难句教程,可惜一页未翻,深感遗憾。进入大四,尽管课程繁重,我还是坚持复习单词书,并完成了约20篇张剑的练习,随后立即转向真题(从2007年开始的题目)。在复习过程中,我对真题进行了大约两到三轮的精读,确保理解每个句子,相较于150篇,真题显得更为正规,做起来更加流畅。这时,我已经大致复习了五遍单词,能记住80%至90%。考前,我完整地做了几套模拟题,背诵了黄皮书中的作文模板及常用句子。有人建议持续阅读和保持单词的记忆,但由于时间安排,我在12月的确有大约半个月没有做阅读。坦白说,直到考试前夕,我都觉得自己准备不足,差距很大,心里没底,不过还是决定试一试。幸运的是,今年的英语考试难度不算高,除了最后一篇阅读有些费解,其他部分我觉得还算顺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是对社会保障的历史起源、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入研究。我在学习时,重视理解和记忆基础理论,例如福利国家理论、社会保险理论等。我经常凭阅读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报告来丰富自有的知识库,这有助于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我也注重对比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多元性和复杂性。
劳动科学综合科目则更偏重于实践与应用,涉及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等多个方面。这部分的学习需有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因涉及到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我通常会先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凭案例研究来加深理解,如分析企业的薪酬结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对劳动法,我会熟读相关法律法规,并尝试解析实际案例,以此提升法律应用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整理笔记和做历年真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笔记帮助我梳理知识点,形成个人的理解框架;做真题则是检验学习效果,熟悉考试风格的最好方式。我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研究,这不仅提高了我的批判性思维,也我有机会从他人的观点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