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接近80的分数是这几门中最满意的,复习政治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9月初开始配合讲义做《1000题》,都是看完一章书,再做一遍题,然后对答案。做完一遍后,就又买了一本,重复第一遍的过程,这时候的错误率已经降低了很多。到了10月中旬,用肖秀荣的讲真题,把历年的真题大概过了一遍,只做选择题,大题都是看看答案找找思路。11月份的时候由于大部分时间给了专业课,政治稍稍有点放下,主要是用的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按照那本书又将知识点过了一遍(那本书的马原框架和近现代史时间轴相当不错,理科生可以试试,尤其是马原,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的)12月份的时候就进入疯狂背诵的阶段了,这时候我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还有《冲刺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都是做了选择题,然后直接背大题答案。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有些我也记不清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备考用的是高分指南,这本书至少反复做了三遍,也有说老吕的600题挺好的,无奈准备时间有限,只看了高分指南和名家详解。高分指南是一本神奇的书,知识点总结的很到位,例题每一道都是经典。数学最好的复习顺序是先复习高等数学、再复习线性代数、最后复习概率论。这样做的依据是高等数学是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充分理解高等数学基础之上,像概率里面,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大家还有印象吧,用什么求,用积分,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用什么,也要用积分。另外线性代数里面的概念、定理、推理特别多,而且都特别抽象,因此线性代数尽量提前复习,反复记忆。而概率论部分的题型相对较少,考研试题能出的花样不多,相比较它的题目更加的有迹可寻。历年都有这样的学生想到最后一两个月突击复习概率,可是这部分学生都吃亏了!最后一个月要看的东西太多了,政治你不看不背行吗,专业课你不看行吗!而这时要从头到尾复习一门课,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说,在基础阶段同样要复习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部分我只做了近十年的真题,2010~2020年的真题刷了两遍,其他的只刷了一遍。具体做法是:先自己计时做完四篇阅读(在一开始时间可以稍长),对答案,然后在接下来的四天里每天研究一篇阅读。研究的内容包括:精读文章、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所有不认识的单词、词组以及复杂的长难句,笔译或口译文章(这样就不用再花时间练习翻译了),仔细研读紫皮书上给出的文章分析和题目解析,然后利用小块时间反复看自己记的笔记。考研阅读的解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有的技巧紫皮书上有体现,有的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基础涵盖了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跨学科的概念是首要任务。例如,需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要熟悉环境化学中的污染源、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等概念。
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是考试的重点。这就需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以及环境法规等相关知识。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不仅要条文,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意图,能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去。
再者,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环境科学往往涉及到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工作,如水质分析、空气质量监测等。要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并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读,这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大于记忆”是最核心的原则。环境科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领域,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灵活应用。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梳理知识框架,这样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凭他人的视角深化自有的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地参与科研项目或实习,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既能提升技能,也能增加对环境问题的直观认识。
保持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热情。阅读最新的环保政策、关注全球环境变化,这些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将激发探索更多未知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