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信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时期专攻文科,因此对政治这类文科科目的复习有一定了解。我的政治复习起步相对较晚,大约在8月才开始。我按照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全面提升。8月,我只是浏览肖秀荣的1000题,重点在于单项选择题,通常在一天的学习疲劳时抽出20到30分钟做一些题目。遇到关键知识点,我会大致记忆,但务必标记错误题,红色最佳,这对后续复习大有裨益。不必过于追求复习书籍的整洁,多做标记是个实用策略。整个8月,我专注于此,并逐渐构建我对政治的理解框架(这种方法因人而异,有些人仅通过阅读知识点就能理解)。
接下来,我使用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发现其归纳得很到位。我深入运用《肖秀荣1000题》,快速完成单选和多选,对照其他答案解析。记住,关键是要掌握相关知识点,而非仅仅一道题。迅速查看答案解析,将不清楚的部分写在题目旁边或笔记本上(类似于错题集,实际上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对于系统的政治知识复习,一般需等待大纲解析发布,但去年发布时间较晚,我记得是在9月。在这之前,我已经粗略地读了两遍任汝芬的序列一。由于不太细致,进度较快。其中,哲学部分最耗时,其他部分则相对容易些。
大纲解析是非常权威的资料,需要高度重视,直至考研前至少应精读3至4遍。在这个过程中,序列一和大纲解析可以结合多选题一起复习,因为多选题难度较大,建议对照知识结构来复习,这有助于巩固知识点,增强记忆,同时也能提高论述题的答题能力。
考研数学方面:
人们常说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这话确实不假。数学考试拿高分至关重要,而且它也是耗费时间最多的科目。我认为首先应当深入研读本科教材,并完成课后习题以初步掌握知识。(在这里我想抱怨一下我的大学数学教育,过于基础的教学内容让我轻视了数学的深度,结果没能好好研读书籍,导致后来很多定理和公式记不住,即使反复阅读数学全书,依旧印象不深。)接着,你可以开始使用复习全书,市场上的选择有“二李”和“李王”的版本,我个人比较偏向于前者,但在第二年我也涉猎了后者。通读复习全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量多过几遍,实际上不需要每个细节都精通,因为有些过于复杂的题目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我在看书时遇到难题,会尝试思考片刻,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查看答案,理解为何自己未能解答,然后熟记解题步骤。每个人的學習方法各异,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能有效吸收知识的方法。
接下来便是大量练习的阶段。我购买了许多习题集,如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等。660题我做得最勤,两年下来至少做了四至五遍,尽管题目难度颇高,但我感到受益匪浅。坦率地说,我缺乏毅力,许多资料刚开始时充满新鲜感,但能坚持到底的寥寥无几,这是我的一大弱点,希望你们能有所不同,不论使用哪本习题集,都要全力以赴,彻底消化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试题尤为关键,历年真题必须反复操练。我自己做真题时会在白纸上写下答案和解题思路,之后再进行修正。后期若有闲暇,多回顾几遍,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
考研英语方面:
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作文啊!!!让你到最后背几篇范文就上战场的肯定不是真爱。虽然我作文写得可能不好,但是我对作文参考书的质量要求很高,感觉自己水平就不怎么样,但是看着某些作文写得都不咋的。平时注意积累,作用都是潜移默化的,别嫌看不出效果,推荐新概念系列,不只纯正,有些小地方是真题里也会用的坑,自己体会哈,好句子可以摘抄到之前提到的单词本上,当然不是说长难的那种,那些只是你分析用,积累了到考试的时候也写不出来,只是针对一般同学哈,大神请忽略。应试嘛,你就要想,什么样的可以用,比如议论是怎么开头的,讲原因是怎么展开的,以及一些谚语,这种地方往往会有精悍小句子,用在作文里保证你作文熠熠生辉啊。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系统对信号的影响等基本理论。这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s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理解什么是因果性、稳定性和频率响应,这些是分析系统特性的关键。对连续时间系统,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非常广泛,要熟练掌握其性质和逆变换;对离散时间系统,z变换的理解和应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傅里叶变换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连续时间还是离散时间信号,傅里叶变换都是分析其频谱特性和进行滤波设计的基础。对数字信号处理部分,DFT(离散傅立叶变换)和FFT(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理解和计算也是高频考点。
再者,学习信号与系统需一定的数学功底,特别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这些基础知识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例如,使用拉普拉斯变换或z变换解微分方程,以及凭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先从基础入手,扎实掌握每一个定义和定理,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多做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这样既了解考试的风格,也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参加讨论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一起讨论难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我要强调的是,虽然理论知识很重要,但实践操作同样不能忽视。尝试用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