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海洋与大气学院气象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个政治学的还不错的文科生,所以个人情况来说,政治不难,也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准备,肖秀荣大大的政治大礼包在我看来完全够用了。我是在开始准备的那天起就每天晚上会拿一点时间来看看知识点详解,但是这个阶段不需要急着都背下来,就算都塞进脑子里了也是会忘记的,所以静下心来一边看一边思考,配合着1000题巩固一下就好。然后我是差不多到12月份才开始每天背一点知识点背诵的小本,配合着后期的四套和八套卷,把这两套卷子上的题目差不多选择题都弄明白,简答题都背下来就基本可以应付考试啦,然后时政也要经常关注,零散的时间看看新闻之类的。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题型变化挺大,挺难的。复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从寒假开始就先把高数本科的高数课本看了一遍,本科的课本可以更快的帮助自己把知识点回忆起来。开学之后三月份就开始做本科的线代课本。方法,看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过完第一遍课本5月份,时间还早,试了一下复习全书,发现每个题都无法完整做下来,接着我细致的 学习了各种内容,还学了很多解题技巧,做好了一大本笔记,每天早上背数学笔记。快放暑假的时候刷完第二遍,接着进入强化阶段。是按照专题复习的实战技巧,见了各种题目(事实证明我之后刷题所有的题目都没有超出过这个范围,老师威武!!!)。复习高数的时候用的高数十八讲,线代用的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各刷完两遍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候就比较顺手了。关于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的,还有李永乐的红白色的,李范的书历史悠久,且相对较难,李永乐的相对简单。我推荐用李范的。刷完两遍全书,开始做真题。同样是李范编写的真题。我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真题。我觉得是挺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记忆是关键其实除了背了2500个单词,我英语几乎是裸考上阵的,不过我英语底子还好。英语词汇量的要求是5500左右,我想像大家介绍我的方法,坚持两个月,单词绝对没问题。前提要求就是坚持。第一步:拿到单词书,把里面认识的单词全用红笔划掉(别心疼书,留着难道还要准备再考一年啊),一般情况下,这样大概能划掉2000--3000左右,而剩下的单词就是我们需要重点记忆的部分了。第二步:准备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片,每天抄写100个生单词在这样的硬纸片上(只抄写单词,不抄写汉语意思),大概每天抄写4张,每张25单词。然后每天花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记忆这些单词(会有点痛苦)。第三步:按照第二步坚持一个月左右,会抄写出120张卡片,大概3000的单词。也就是将这3000单词记忆了一遍。但这只是第一遍,因为此时你会发现第一张卡片上的单词你又几乎全忘记了,没关系,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将卡片上的单词记忆第二遍。此时把单词书扔一边儿,拿着卡片记单词,不记得的再回到单词书中查。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大概需要15天左右,然后是第三遍10天左右,然后是第四遍。两个月的时间绝对能让你记住绝大部分的单词,让你在做阅读的时候畅通无阻。这个方法我用过之后觉得很不错,我就是这样记住了几乎需要记住的单词,记完单词之后练习阅读,你会发现几乎很难再遇到不认识的了,阅读障碍去了,英语也就容易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必备的。这包括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如大气组成、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基本物理参数的理解;还需掌握风、降水、云等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这部分内容通常会在课本中详细阐述,需凭阅读和理解来巩固记忆。
气候系统及其变化也是考试的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季风系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等都是常考点。理解这些复杂的气候现象需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对地球系统的整体认知。理解和应用气候模型的能力也会在部分题目中体现。
再者,实验与观测技术不容忽视。气象观测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是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地面气象站数据等,这些都是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关键工具。熟悉各种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大气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出来,形成一张思维导图,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以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特别是对计算题,要熟练运用公式,并能够灵活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实际案例,提高应用能力和思考深度。
复习的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小组讨论和教授的答疑时间。与同学交流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思路,向教授提问则能帮我解决困惑,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