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民俗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社会学院民俗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上海大学民俗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政治从10月开始准备,看了一遍风中劲草,做了一遍肖秀荣老师1000题,有同学和我说风中劲草很鸡肋,但我个人认为风中劲草的重点画的非常明晰,觉得非常的明确简单。政治前前后后我大概仔细的看了3遍大纲,最后快速浏览易出错知识点标记无数遍,自己的框架扫了几遍,大概十二月中旬出来四套卷才正式准备的大题。讲真,肖老师的四套题和他最后的点题资料,完全碾压其他一切资料!当时怕反押题把米鹏神马的都背了一遍,结果最后压中最多的还是肖秀荣= =连反押题都压中了,所以,业界良心值得推荐~ 至于市面上的其他资料嘛…嗯 = = 八套卷跟四套卷(考前半个月出吧)必不可少,往年真题可以拿来做一做选择(其实也没太大必要,因为知识点这两年变动挺大),其他的材料就没必要了…我当时后期做任汝芬四套卷选择被虐的惨惨的,出的有点太偏,感觉跟真题风格出入太大,假如觉得有精力就拿别的材料练练手吧,只做选择就好~
考研英语方面:
我彻底研习了往年的考试试题,遇到生词便标记下来,并在闲暇时将它们一一抄录到特定的笔记本中。接着就是反复记忆,必须承认,这些词汇的复现频率相当高,如果能掌握历年考研的核心词汇,通过分数线并不困难。尽管我也尝试了两本单词书籍,但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坚持下去。对于阅读理解,需要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同时,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很重要,如果弱势部分难以提升,那就尽力确保获取必要的分数。对我来说,英语学习的关键就是词汇积累与答题技巧。今年考研英语的成绩还算理想,主要是阅读部分感觉特别得心应手。虽然我的英语水平一般,仅仅通过了四级,但我对英语的担忧最大,每天都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我主要使用的参考资料是黄皮书。简单来说,英语学习就是背诵与练习,包括背单词、优美文章、短语和培养语感,以及不断地进行阅读训练。其实,英语只是一种语言,不必过于畏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民俗学,这是一个深入研究人类集体习俗、信仰、艺术等传统文化的学科。复习时,我着重理解了民俗的基本概念,如民俗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发展规律。我阅读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以了解民俗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特别强调的是,理解民俗的功能性和象征性是非常关键的,这需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去思考。掌握田野调查的方法和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帮助我理解和收集民俗资料,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间文学的学习则更侧重于文本解读和故事分析。我花费大量时间研读各类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尤其要注意的是,民间文学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民俗、历史、地理等因素紧密相连,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十分重要。在复习中,我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同一份文本,以培养多元化的思考能力。
再者,这两门课程都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我深入研读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著作,如布罗代尔的历史长时段理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以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等,这些理论框架为我理解和解析民俗与民间文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读、思、写”是核心。大量的阅读积累知识,深度的思考能提升理解,写作则是将所学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我经常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以此巩固记忆并促进理解。参与讨论和分享也是极好的学习方式,它检验理解是否准确,也能启发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