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力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设立一本专门针对政治选择题的纠错手册在备考过程中十分有益,我甚至会在午餐后利用站立的时间反复查阅。我认为政治考试并不特别难,只要适度复习,通过分数线是完全可以的。没有必要提前太多启动复习计划,大四上学期,即9月或10月开始就绰绰有余了。关键在于掌握大纲,我购买了大纲解析并阅读了三次,同时配以一套1600题,同样也做了三遍。我没有看历年真题,因为我觉得对于政治而言,鉴于每年的大纲变化,购买真题并不必需,若要参考,选择题部分就足够了。关于《形势与政策》的书籍,任何一本都大致相似,随意挑选即可。接近考试时,我选择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并将所有题目都熟记于心,通常每年都会有几道题能被准确预测到。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复习上,我主要钻研由李永乐老师编著的《复习全书》。由于高等数学在考研数学中的比重最大且相对复杂,所以我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其中。从三月到六月,我专注于打牢基础。对于教材选择,我认为关键是适应个人需求,张宇的36讲涵盖全面,难度适宜,尽管可能有些挑战性。至于660题和1000题,二者选一即可,目的都是弥补不足,维持解题状态。真题的处理依个人时间而定,无论多或少年份,都能增强信心,但切勿轻敌,因为有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可能源于全书的练习。至于模拟题,若心理承受力较弱,我建议避免张宇的,他的题目稍难,可能影响自信,不过题型设计是很好的。其次,整理数学笔记是必要的,因为知识点繁多且分散,各种题型也有规律可循。你不可能频繁翻阅笔记和全书,毕竟任何老师或书籍都会有你不熟悉的部分。因此,边看书边做题时适当标注,或者记录在纸条上,注明页码。等书看过一两遍后,按类型汇总,这个笔记本在考前复习就绰绰有余了。这是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在二战期间的室友采用了这种方法,成绩明显提升。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务必重视粗心大意的问题,确保准确性至关重要。即使我平时也较为粗心,但通过刻意训练,考试时基本没有错误,做的题几乎都正确。数学复习大致如此,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我会后续补充。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大学英语六级分数超过550分)。暑假期间,我主要专注于背诵单词。随意挑选了一本单词书,逐个记忆,遇到生词便做标记,然后在第二次复习时去除已掌握的词汇,第三次再复习以巩固。我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每天安排适量的新单词来学习。另外,我还下载了一个单词应用到手机上,空闲时随时翻阅。
对于英语真题,我极其珍视并给予高度关注。我将真题的各个部分分开练习:一天完成完形填空,一天做前两篇阅读理解,一天做后两篇阅读理解,一天做新题型和翻译,并且每次都会记录所花的时间,以控制答题速度。一套完整的真题(不含写作部分)大约需要五天左右。到了11月底,我已经完成了所有英语真题的练习。
冲刺阶段来临,这时模考变得至关重要。我特意保留了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两周按照实际考试时间进行模拟测试,确保备考状态与真实考试相吻合。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材料力学涉及的概念众多,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这些都是理解材料行为的基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不仅需记忆,更需凭实例来深化理解,比如凭实验或者物理模型去直观感受它们的含义。
熟悉并能熟练运用各种强度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胡克定律、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等,每一种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要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例如,在分析复杂应力状态时,选合适的强度理论更准确地预测材料的破坏可能性。
再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材料力学的重点。无论是杆件的轴向拉伸或压缩,扭转,还是梁的弯曲,都需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在备考过程中,多做习题,尤其是设计型题目,有效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断裂力学和疲劳破坏也是材料力学的重要部分。了解裂纹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以及如何评估材料的疲劳寿命,对预防工程结构的突然失效有重要价值。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同样重要。凭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发现新材料的行为,甚至提出新的理论。理解和解读实验报告,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简单的力学实验,都是需掌握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