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真的没什么复习方法可以说的,因为说白了,这是一个可能费力不讨好、可能不费力却讨好的科目。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选择真的很关键,尤其是多选,要费工夫好好记一记,多做一些选择题,最起码留个印象。新大纲下来之前把把马原部分看完,然后开始看新大纲。我记得到最后,我的大纲解析看了4遍,肖1000做3遍就差不多了。主观题部分,那就靠最后一个月突击,到时候会有各种最后N套题,多看看出题方向和思路,然后各种背,昏天暗地的背,相信你自己就可以了。当然,有的同学背的明明很多,但考试的时候却不知道该不该写,有一种感觉叫:考过后看看标准答案,我其实背过了,但在考场上我并不知道那就是答案。所以思路很重要,能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你所知道的知识更重要。我就亏在这一点上,背很多,但不会用,希望学弟学妹们有个前车之鉴吧。
考研数学方面:
在所有科目中,我对数学颇有信心,因此备考显得较为轻松。我早在年初就启动了课本复习计划,确保在暑假前完整地过了一遍教材。暑假期间,我投入七月和八月两个月时间进行了李永乐复习全书的第一轮学习。之后,我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第二次研读李永乐,期间因回家停留了大约半个月,实际上的有效复习期为一个半月。紧接着,我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李永乐的第三次精读。接着,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回顾前三轮中的错题,以李永乐为主。到了十二月下旬,我开始接触真题练习,坚持每天一套,以此来迎接考试。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也是个学渣,现在六级还没过,刚开始的时候,大三上就已经开始背单词了。一开始被的是绿皮书那个厚厚的,但是大三下以后就换了,单词方面主要用的朱伟的恋恋有词,那本书也不厚,一年下来我估计过了有十几遍吧。最重要的是在十一月份心里特别慌的时候,能有本书,你拿起来就觉得很熟悉,嗯,我这年真的在学了,心理作用很强大。长难句和阅读一开始的时候使用了张剑97-06那本练手,发现很多不懂的,就一路脚踏实地的学了下来,效果挺好的,整理了一大本笔记,在那时候觉得特别重要的是那时候每天下午都会抽个时间来背笔记,有可能会背不熟,但是尽量背,那个英语提升的效果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明显的。作文用的最后的模板,自己在里面挑了几句我觉得很经典的话,考试前的时候因为知道英语不好,所以先练了有一个月的英语书写,一方面争取分,另一方面能缓解紧张,然后把写好的作文拿给老师批改润色,形成了自己的模板。考场上先打了草稿然后才在卷子上写,写的很规矩,所以英语分我觉得卷面应该多给了不少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水处理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过程,如沉淀、浮选、吸附、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理解这些原理是后续深入研究和实际操作的基础。对每个过程,需了解其工作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优缺点,这样在设计和优化水处理系统时做出明智的选。
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容忽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凭实验室的操作,直观地看到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效果。例如,熟悉各种水质分析方法,如BOD、COD、TOC的测定,以及掌握不同类型的水处理设备如活性污泥法、膜分离技术等的操作,这些都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再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水污染控制领域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阅读学术论文,关注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比如新型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或者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拓宽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和项目经验同样重要。参与导师的课题,或者自我组织小组进行小型项目,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技巧,也能加深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