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的起步较迟,由于兴趣寡淡,总是断断续续地每隔两三天才能啃下一章。待到十月初才匆匆结束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猛然察觉时间紧迫。于是,每晚从10点半到回到宿舍后,我会独自溜到走廊上继续复习,那里灯火通明。深夜里,我坐在冷硬的地面上,一边借助微弱的灯光吞云吐雾以提振精神,一边手握肖老师的精讲精练,红笔与黑笔交替勾勒重点。先仔细阅读文字部分,然后做对应章节的习题(我早已为整个考研过程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明确了每日的学习内容和量)。完成精讲精练后,接着刷1000题,之后是肖八、肖四,后来还加了蒋五,直至考试前一周未曾间断。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日复一日地狂热背诵肖四,仿佛那是我的救生索。尽管考试时觉得大部分题目都在预料之中,但最终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留下一丝惋惜。
考研数学方面:
我实在记不清自己究竟刷了多少遍真题了,反正次数多到数不过来。刚开始时,我会完整地一套一套做,然后逐渐转为按主题板块来练习。你会发现,从十年前开始,试题的出题模式逐渐显现出规律。这时,你需要去挖掘并总结这些规律,找出真题背后的知识点,这是个极其关键的步骤!随着不断练习,做题速度自然会提升。建立一个错题本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整理笔记也非常重要!我个人喜欢用A4的活页纸,这样便于整理。说实话,到最后整整用掉了一包,500张纸都不够用(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满满的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背诵到6月就要加阅读理解了,阅读理解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开始先不要把答案写在卷子上,刚开始不要求速度,一天做一篇就够了,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一天一篇不只是要求你做完,你需要把每一句话在纸上翻译,先抄一句再自己翻译一遍,再查出不会的单词,最后再看标准翻译和你有什么不同。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你坚持半个月,做到15篇翻译以后,你会明显地看到提高,不管是阅读速度还是翻译能力还是单词量你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有些阅读老师说阅读不是翻译不需要看懂,这我觉得真的是废话,你不看懂怎么做?光靠技巧是考不了高分的,对自己有点要求的同学就踏踏实实的做好基础复习,在后期的时候你会觉得你轻松很多。在做阅读的同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能力去选择你是要注重语法还是翻译,把这两个加入你的复习计划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高分子化学,需深入理解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加聚、缩聚,以及它们的机理。掌握链转移、链终止等动力学过程对理解和控制聚合反应至关重要。对各种功能化高分子的合成策略,例如接枝、嵌段共聚等,也需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要,比如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聚合设备,进行单体选、反应条件优化等工作。
高分子物理部分则更侧重于理解高分子的宏观性质。热力学性质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机械性质如弹性模量、断裂强度,以及流变性质等,这些都是研究的重点。这些性质往往取决于高分子的分子量、构型、序列分布等因素,需凭统计力学和分子模拟的方法来解析。对高分子溶液、胶体、复合材料的行为也要有深入的理解。
学习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我建议采用“理论-实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理论学习时,不仅要公式和概念,更要理解背后的物理图像和化学原理。实验环节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重要步骤,能帮助直观地理解高分子的形成和性质。案例分析则帮助把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分析某种高分子材料为什么适合特定的应用场景。
在复习阶段,我会定期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以此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也喜欢参加讨论小组,凭与同学的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