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国民经济学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制胜之道在于适度,通常选择题与主观题的答案差异不大。它固然重要,但不宜过分投入,以免挤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无需过早启动复习,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九月至十月开始备考也来得及。政治考试的基本要求是不影响总成绩,若想提升分数,则需妥善安排学习进度。2015年的考研政治颇为棘手,高分不易,部分试题出其不意,讲义中无从寻觅线索,全凭个人洞察力解答,这是否揭示了未来趋势尚不得而知,但它确实表明仅依赖死记硬背并不足够,理解才是关键,实际上需要硬记的部分并不算多。我个人使用了肖秀荣的三部曲:教材、1000题集和历年真题。首先,我会仔细阅读教材,并完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我会在完整学完一个部分的所有章节后再做1000题对应部分的题目,以此检测记忆效果(做题时严格闭卷)。然后标记出已掌握的题目,跳过,留下不确定或错误的题目以备后续复习。第二次阅读时,我会侧重于重点内容,并回顾之前的错题,再次剔除一部分已巩固的知识点。第三次,我专注于需要背诵和重点记忆的部分,持续温习错题,同时尝试解答分析题,将必备的知识烂熟于心。考前,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时事小册子和八套模拟卷,我认为单选题和分析题的得分情况大致相同,而拉开差距的往往是多选题,也是最难拿捏的部分。这需要对细节知识的精确掌握以及深入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每天2个小时英语,3个个小时专业课,其他时间基本每天只学习数学,教材看完后其实并不太明白,然后从知识到题目再反复看,尤其是以前忽略的书上的定义定理这些东西,后面做题才知道它们的重要性。然后开始认真地做(不是看,这是最重要的)高数18讲,并把一些觉得很难懂的部分做上标记。10月初把复习全书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似乎已经开始刷真题了,这个时候心里也急,但是我觉得我第一遍做全书的效率很高,有些人虽然把全书刷了三四遍,但是效果仍然不好,就是因为他们是在看而不是在做。我有很多总结的规律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有一些不懂的地方直接问老师就ok了,但一定注意要做上标记,然后我开始做1000题,通过做题检测一下自己模糊的内容和概念,及时返回全书或者课本查看相关概念,1000题太多了我没有全部做完,但是在做1000题的同时时常返回全书的同时我已经是在二次复习全书了,然后我开始看第一次复习全书时重点标记的题,两遍的复习下来,数学的整体框架基本都有了,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考研真题是个好东西,要买带精解的那种,有的同学把真题做了好多遍读了好多遍背了好多遍对英语水平有帮助。作文有许多同学都是背了很多作文,这是一种方法,我也试过,但是背了之后,我发现自己过两天就会忘记,而且一本厚书背下来也很耗时间。所以我改“背”为“看”——也就是我会认真的看每一篇的思路,把句子主干划出来,然后看它是怎么来将短句写成长句的,最后逐渐形成自己的套路。考前网上会有很多什么所谓的高分甚至满分模板,也看到有同学说买了但是没法用,因为万能模板不可能百分百适合每一类主题。我写作的时候有一种习惯,就是我会要求自己必须用几种句型,比如强调,倒装,祈使等,具体的会看文章内容而定。因为文章看了十来篇就大致知道写作套路了,所以就整理了自己的模板~结果看来,我自己整理的模板也不是很差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理论。供求模型是分析市场均衡的基本工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理性选理论则是理解市场行为的核心。垄断、寡头竞争等市场结构的理解和计算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需理解国家经济的整体运行,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的运用,以及宏观经济指标的解读和分析,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对中国经济实践部分,需关注最新的政策动态和经济数据,如GDP、CPI、PPI等,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经济含义,并能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这部分需具备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需持续关注新闻,保持对经济热点的关注。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先扎实基础,将教材上的概念、理论吃透,凭做题强化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很多知识点都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尤其是计算题,必须做到熟练掌握。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有效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多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和研究论文,帮助深入理解经济学的内涵,提升理论素养。
不要忽视案例分析和讨论。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非常重要。凭分析具体的经济事件或政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既能提高分析能力,也能使学习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