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产业经济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经济管理学院资源产业经济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产业经济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概括来说,政治学习的核心是记忆与决策。复习过程往往紧凑且稍显匆忙,或许起步较迟,使得时间显得尤为紧张。通常的做法是先浏览大纲,待到风中劲草资料发布后便投入背诵阶段。最后阶段会大量演练模拟试题,并熟记问答题目。我个人起步较迟,在一月初才开始背诵,主要依赖于任汝芬系列书籍,尤其是那本醒目的蓝色《任之四》,在备考期末的图书馆中几乎无处不在。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至9月1日:我构建了数学的整体框架,明确了考试涵盖的知识点和题型。个人觉得这个框架至关重要,它使你能从宏观角度应对各种题目,避免淹没于无穷无尽的习题中。这就像在你的思维中植入了一幅详尽的地图,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能将其归类到特定的知识点,这种训练会显著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务必培养整理知识的习惯,而非让它们零散地存于脑中。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专家林达华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时,必定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维框架。
9月1日至10月15日:进入了考研的冲刺阶段,复习全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数学考试在上午,所以我也将复习安排在上午,每天大约看10页。遵循几点原则:1. 务必动手写,避免眼高手低;2. 遇难题勿急着看答案,自我思考的过程至关重要,应在每道题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关键点;3. 对久思不解的问题,可请教高手或做标记,留待日后解决(我后来甚至忘了曾经有不会的题目)。
数学某种程度上类似练习书法,起初可能只能模仿大师之作,但通过反复训练,你会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就像书法中,当你达到一定境界后,即使面对未曾尝试的新类型题目也能游刃有余。
10月16日至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成后,开始了让人望而生畏的660题。别因其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而掉以轻心,每道题都经过精雕细琢,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具价值。尽管题目设置恰当,深入研究每个问题的核心很有意义,尽管真题难度与此相距甚远,关键是掌握思想方法。我大约做了20多天,但有些题目后来未能重新回顾,导致遗漏了一些知识点,所以建议提前开始复习,以便有更多时间调整计划。
11月11日至11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开始,我着手真题,用10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试卷。由于许多题目在复习全书时已接触过,因此真题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水平。对完答案并修正错误后,只需反思错误题目的解题思路。当时成绩大致在120-140分之间,没有出现严重失误。一方面,历年真题相对较易;另一方面,平日训练心态轻松,3小时答题过程愉快无比。那时每天早晨醒来最期待的就是做数学真题,那种感觉如同热恋一般。
11月20日至12月23日:我强烈推荐的一个方法是数学模拟套卷练习。在这个阶段,每次做一套模拟题,就能复习各章的重点内容。虽然无法覆盖所有知识点,但模拟题的编排有一定规律,能随机复习到重要知识点。需遵守以下原则:1. 每套题限时3小时,时间到即停笔,对照答案自行评分;2. 严格遵循考研数学的考场规定,禁止查阅资料、交谈、求助或嚼口香糖;3. 采用交错训练法,不同老师的题型风格各异,比如先做两套张宇的,再做两套李永乐的,以此循环,能增强适应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今年考研数学风格变化较大,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大题尤为棘手。对此,不断练习模拟题,遇到新题,提升解题技能至关重要。同时,模拟实战让你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3小时内,应优先处理相对简单的题目,过于困难的可暂时放下,策略需要在平时训练中积累。这段时间内,你也需要锻炼书写规范,例如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提供与考研相同的答题纸。合工大的几套试题非常有价值,我在考场上解答高数部分时格外顺利,因为那些题型几乎都在之前15套卷中遇到过。因此,我仅用1小时20分钟完成了高数大题,剩下约1个半小时解决线代和概率大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的掌握并不熟练,复习时感到相当吃力。对于英语学习,我认为基础较好的朋友可以直接通过真题练习,而和我水平相近的人则应该先攻克长难句。推荐的单词书籍有红宝书、绿皮书或恋恋有词,每天学习两个单元,并且记住要坚持不懈地复习,虽然起初可能会觉得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你会逐渐适应并提高。
我是在六月开始接触真题的,推荐使用张剑黄皮书。初期仅专注于阅读理解,从1997年试题做起,每天下午完成两篇,并仔细研究解析,标记生词。阅读部分我总共重复做了四次,第一次可能感觉很吃力,甚至有些迷茫,主要是熟悉题目和词汇;第二次需要换一套新的真题重做,同时深入解析,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每个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第三次,做完题目后尝试在空白纸上全文翻译,完成后与解析对比;第四次,你应该对每篇文章、每个单词和每个选项都有清晰的理解和见解。
至于英语作文,我在十一月开始准备,采用的是王江涛的资料,尽管反复背诵却只能记住大约二十篇,但也足够应对考试。考试前的几天,找一些未做的近几年真题限时练习,以熟悉考试节奏。在考场上,如果遇到熟悉的作文话题,就把背过的素材往上写;选择题不懂就凭直觉猜答案,关键是要保持冷静,把握好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在于市场机制、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决策,宏观经济学则关注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动,如GDP、就业率、通货膨胀等。这两部分构成了高级经济学的基础,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对高级经济学,动态优化和博弈论是两大难点也是重点。动态优化涉及到时间序列分析,理解如何在时间维度上做出最优决策,这在资源产业经济中尤为关键,因资源开发和利用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博弈论则是研究决策者之间的互动,这对理解市场竞争策略和产业政策有深远影响。
再者,实证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也非常重要。需学会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数据,验证或推翻理论假设。例如,面板数据分析在处理跨时、跨空间的资源经济问题时有强大威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最佳路径。除了课本知识,阅读经济学大师的经典著作能帮助深化理解。参与实际项目或者案例分析,如资源价格预测、产业结构调整等,提升应用能力。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切勿忽视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凭集体讨论,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教师的经验和建议则是避免走弯路的重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