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半导体研究所凝聚态物理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的效益相当高,我在七月中旬才开始学习,发现时间绰绰有余。我专注于肖秀荣的精讲精炼,每学完一个章节就会立即完成对应的部分在《一千题》中的练习。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关键在于跟紧老师的讲解,我很欣赏老师的教学方式,他常常通过许多实例来辅助理解。到了十月初,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学习,接着用一个月的时间再次细致地做了一遍《一千题》。紧接着的一周,我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和马原的大题目。进入十一月,肖八出版后,我只做了其中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其余的大题则简单浏览了一下答案。十二月,我参加了冲刺课程,效果依然显著。当肖四发布时,我就开始了疯狂的背书阶段,肖四的大题是必须要熟记的。除此之外,我还背诵了米鹏压题讲义中的题目,这对我的复习帮助很大。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特别难,所以普遍分数不是特别高。数学复习资料通用宇哥的高数十八讲,线代九讲,以及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这两套都刷了,大家看时间情况再合理安排时间。我觉得跟着辅导书复习条理很清晰,每一章就是每一章的内容,对数学知识点有个整体的框架,而后期的强化课程就会进行综合题目的讲解,感觉效果很不错,全程写笔记,自己再反复消化。我在过完数学后会再过一遍笔记,默写各章的逻辑框架,这样会使得数学的每一个考点你都很清楚。千万要记住数学打好基础很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英语学习,三月时我获取了历年真题并着手研究。那时,我同步进行词汇记忆与真题实践,虽无严谨计划,却将其视作训练。我的阅读错误率高达平均每题3.5个,但我确保对每篇文章深入理解,详细查阅每个词汇的意义及其在文中的应用,解析复杂句子的结构,并尝试亲自翻译。有些人可能认为真题应谨慎使用,但这取决于个人策略,我未曾用真题做过模拟测试。
这样的方法持续到暑假,我的英语能力明显提升,阅读错误减少至1到2个。暑假期间,我开始筹备作文部分,购买了朱伟的作文书籍,虽然内容有些平淡,我还是完成了阅读,并且每天早晨都会背诵一篇。暑假后,我的英语复习策略没有太大变动,继续坚持背词和刷真题,依旧一丝不苟地钻研每一个词汇和句型。
十月底,我对真题的研习已接近尾声,于是购入一本高级阅读黄皮书以模拟实战,力求在72分钟内完成四篇阅读,最慢不超过80分钟。从那以后,直至考试,我交替进行真题精读和阅读模拟。每日晚餐后的一个小时,我会进行写作训练,随机选定一个可能的大小作文题目,严格按照考试模式限时(约50分钟为宜,不超一小时)写作,如此持之以恒直至考前。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量子力学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等是其核心内容。对这些理论,不仅要理解和记忆,更要凭做题去深化理解,形成自有的思维模式。例如,理解波函数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数学解,它代表粒子的状态,薛定谔方程则是描述这个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则。
量子力学的计算能力很重要。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是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熟练运用能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例如,氢原子问题,凭薛定谔方程直接求解,也用角动量算符和哈密顿量的对角化来处理。多体问题中,需掌握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费米-狄拉克统计等。
量子力学的应用部分也不能忽视。比如固体中的布洛赫定理,它是理解晶体能带结构的关键;量子隧穿效应则解释了微观粒子如何穿越势垒等问题。这些应用不仅加深了对量子力学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实用工具。
学习量子力学,需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复数、线性代数和微积分。逻辑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也很重要,因量子世界往往与直观经验相悖。我建议多做题,尤其是那些需创新思考的题目,这会锻炼思维方式。阅读经典教材如“ Messiah的量子力学”或"Mermin的量子力学",它们会帮你建立全面的知识框架。
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到导师指导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讨论帮助你理解他人的观点,挑战自有的想法,导师的经验和指导则可能你避开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