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购买了肖秀荣教授的知识要点详解与练习册,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着手阅读。起初的挑战颇大,尤其是关于哲学和资本主义原则的部分,往往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勉强读完十几页,还让人感到思维混乱。我认为参加政治辅导课程确实有所帮助。首次通读时,不必强迫自己记忆或背诵,而是看完讲解后做1000题,记得用铅笔作答。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一个半月。进入第二个阶段,我在十月开始第二轮复习,用一个月的时间再次研读详解和做题,将所有错误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以叙述形式整理到笔记中,并着重回顾。期间,教师指导我们梳理了毛泽东思想的相关会议和历史时间线。到了十一月,肖秀荣出版了考试点预测(背诵版),我觉得内容十分丰富,于是每晚投入约两小时来学习,同时也开始了历年真题的演练。十二月,任四和肖八问世,这些选择题呈现出与1000题不同的风格,更接近真实考试的氛围。依然使用叙述方式记录错题于笔记本上。肖四极其关键!因为大题可能出现原题,务必认真对待。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感觉英语底子尚可,大学期间似乎一直在依赖高中时期的积累。四级和六级虽已过关,但暑期初试牛刀,钻研96年至04年的历年真题时,发现阅读理解频繁出错,完形填空也常失分过多,不禁倍感尴尬。那时我还以为英语是我的强项,不容忽视。于是决定专攻提升,开始练习阅读理解150篇,然而几篇文章下来觉得内容较为偏颇,内心挣扎后,决定一心一意回归真题。从96年开始,起初并未计时,大约两天做完一套,专门留出下午的时间给英语。那时我不追求速度与完美,只期望深入理解文章,提升准确率。我记得真题的引言中也提到了方法,首次接触真题的目标是理解句子,积累生词。高频词汇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复杂的长句我会在脑海中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因此做题所花的时间远远少于查阅解析。忘了提及,记单词是必不可少的,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开始了每日早晨七点起床,用新东方无序版单词书每天学习一个单元,晚上再复习一遍。由于是初次记忆,晚上多半会忘掉一半,但如果不复习,次日早晨就得重新背诵。就这样,每天学习新单元,复习旧单元,第一个循环用了两个月。第二个循环,每天学习和复习两个单元,经过两次,大多数单词都已经深深印在脑海中。第三次再从头至尾过一遍,尤其关注之前标记的重点且仍然记不住的难词。直到十一月,我每天至少花费四十分钟背单词。对于英语,我只专注于真题训练,从96年至04年的基础版,到九月份已经完成了两轮,每句话都在脑中翻译,如此这般,阅读和完形填空的成绩逐步提高。然而初次尝试05年的真题,我对新题型毫无经验,结果惨败。这让我对新题型产生了忧虑,几年的反复练习,成绩好的时候只能答对四个,状态不佳则全错。于是购买了新题型的专项书籍,做了几篇,慢慢找回了手感。至于作文,准备得相对较晚,暑假间断地背了几篇,之后未持续,直到十一月份才开始动手写了两次,发现自己词汇匮乏,甚至有不少单词拼写错误,这才对作文感到紧张起来。提前准备总是明智的,不仅需要背诵,还要亲自动笔,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否则到了最后,满篇错误难以改正,评卷老师看到基本错误也会对印象打折。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这门课的核心在于理解和运用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包括新闻学、广告学、公关学等多领域的知识。我在复习时,首先对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例如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广告的心理策略等。我会凭阅读最新的新闻报道和分析案例,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以此提高自有的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写作训练也至关重要,无论是新闻稿的撰写还是公关策划书的编写,都需我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
另一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则更侧重于历史和理论的学习。我深入研究了新闻业的发展历程,理解其社会影响和变迁动力;,我也投入大量时间去掌握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如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等。我认为,理论知识是基础,它能帮助我看清现象的本质,预测未来的趋势。我常常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以便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些复杂的理论。
学习这两门课程,我发现最重要的是保持对新闻传播行业的热爱和好奇心。只有真正关心这个世界的变化,发现其中的新闻价值,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思路。定期的自我反馈和调整也很关键,我会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