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看法是,以下步骤必不可少:仔细研读大纲解析两次,肖秀荣的1000题也要完成两次(一次正规做,一次专攻错题),同时配合风中劲草教材和习题各一遍,还需要熟记二十天二十题,以及深度理解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尤其是选题部分,要求倒背如流!)和任汝芬及风中劲草的最后四套题。
首先,大纲解析绝对关键,没有任何其他资料可以取代!必须认真研读至少两遍,如果对政治不感兴趣,更要多加阅读!其次,1000题因其经典性,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工具。碰到难题时,别急着看答案,先在大纲解析中寻找解答,并做好标记。同时,重温错题也是提升选择题准确性的秘诀之一。
风中劲草善于提炼要点,其练习题设计合理,包含了历年真题,但其内容是精华版,建议作为补充,大纲解析仍是基础。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命中率极高,今年预测至少三道主观题,一道相关,去年则是两道。这系列试题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使用过的人深有体会。
至于二十天二十题,注重简答题;风中劲草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则更偏重选择题。我本人并不惧怕政治,从九月大纲解析发布后开始复习,没全文背诵大纲解析,只专心记忆了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考试时选择题感觉良好,简答题也有充足准备,因此成绩还算理想。但如果你觉得政治难啃,最好多花时间,毕竟考试时政达不到分数线会很不利。
考研数学方面:
实在记不清我究竟研习了多少遍真题,它在我手中翻来覆去,起初是全套演练,随后按模块深入,尤其是线性代数的部分,你逐渐会察觉到从十年前起,试题的命题模式显现出一定的规律。这时,你需要提炼并梳理这些规律,找出真题背后的知识点脉络。这一步骤极其关键!随着练习的深入,由于已多次接触,解题速度自然会提升。至于下午的数学时光,我开始沉浸于张宇的18讲,初次阅读或许略感艰难,但绝对值得投入,这本书真的质量上乘!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复习的英语。首先是词汇记忆,这个非常重要,单词量匮乏对于英语考试是致命伤。考研英语主要考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英译中、作文)。单词到最后你可能拼写不出来,但是一定要认识,保住阅读理解的分是最关键的!另外推荐百词斩app,当你决定考研而不知如何开始的时候,先背背单词是绝对百利无一害的,每天100-150个,以后在做阅读的时候就会有质的飞跃。另外,我买的大绿皮,九月以前基本保持每天两个章节的背诵量,速度慢一点,要求高一点,初期会感觉很难受,但是背第二遍的时候可以每天四个章节,速度加快,要求降低,保持对单词的熟悉感就OK。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概论的核心在于遥感原理的理解。需深入理解光谱特性,知道不同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和发射规律,这是解析遥感图像的基础。要掌握遥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的差异,以及各类传感器(如多光谱、热红外、雷达等)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也是考试的重点。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分类等基本操作,这些都是凭实践来熟练掌握的。在复习时,利用开源软件如ENVI、QGIS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再者,遥感的应用广泛,从环境监测到城市规划,从灾害评估到农业估产,无处不在。理解和记忆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比如洪水、森林火灾的遥感监测,是非常有益的。这些不仅帮助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也常出现在论述题中。
关注遥感的新技术和新发展也很重要。例如,高分辨率遥感、sar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深度学习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作用,都是可能的考试热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对遥感原理,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建立基础;对图像处理,除了看书,还需动手做实验,理解每个步骤的作用;对应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