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海洋与大气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冲刺阶段在预测卷出来时候,就买了几乎能买到的所有预测卷,开始做题,还是把自己做错的选择题都找到对应点弄会。然后把大题简单归类,把考的角度看一下,答案记一下。然后周围的同学,有一派支持肖四,还有一派支持蒋中挺,所以来不及做很多预测卷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先做这两个。
考研数学方面:
使用张宇的教材18讲配合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习题集选用李永乐的660题与张宇的1000题。如果基础薄弱,建议每学习一个章节的视频内容后,同时阅读相应书本,并完成1000题中的A部分。对于线性代数部分,同样按照此步骤操作。目标是在六月至七月份内完成第一轮学习。七八月份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和定理,我发现这种方法极其有效,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通过回顾基本定义常常能找到解决之道。进入八月到九月期间,开始着手660题和1000题未完成的部分,九月初解决遗留的难题,中旬开始接触历年真题。
我推荐使用张宇的30年真题全解析,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或每隔两天完成一套,务必弄懂所有不会的题目。前十五年的试题不必限时,但后十五年的应尝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十月中期开始,重做后十五年的试题,十一月中旬起加入模拟题的训练,同时探索更多提升难度的题目,以及学习解题策略。我还完成了张宇的8套题,如果时间允许,再做4套题。考试前三到五天,进行一次完整的模拟考试,包括购买答题卡并严格计时,以适应真实的考试环境。
考研英语方面:
使用的资源包括:①词汇书籍——《红宝书》与《恋恋有词》;②真实试题集——《黄皮书》与《考研真相》;③模拟试题——张剑的150题,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纲配套阅读理解30天30篇;④作文教材——王江涛的著作、朱伟的讲义和朱伟的小黄书。对于时间管理,我认为应依据个人的基础和规划来定制合适的方法,毕竟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关键在于维持良好的英语语感,避免学习进度忽快忽慢,要做到张弛有度,确保在考试时能处于最佳状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气科学基础理论是基石。你需对热力学、流体力学、电磁学有扎实的理解,这些构成了大气现象的基本物理过程。例如,热力学帮助理解能量转换和传输,流体力学则解释了风的形成和气压系统的演变。电磁学中的雷电现象也是大气科学的重要部分。建议凭阅读经典教材,如“大气物理学”等,进行深入学习,并辅以习题来巩固理解和应用。
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问题不可忽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雾霾等问题都需从大气科学的角度去解析。这部分的学习需广泛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和报告,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再者,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是实际操作的关键。你需了解各种气象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的气象预报模型和方法。这部分凭实践课程或者模拟软件进行训练。
数学和编程能力也很重要。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模型构建,都需运用到统计学、线性代数甚至数值计算的知识。Python或Matlab是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建模工具,熟练掌握它们能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我提倡主动学习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遇到难点,积极寻求解答,不仅限于书本,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论坛、科研数据库等。定期自我测试,凭做历年真题或者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