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参考材料包括:深入解析与练习、1000道题、肖四套卷和肖八套卷。尽管我出身理科,但我对政治充满热情,我认为取得优异的政治成绩关键在于日常积累(这里指的是非考研期间)。实际上,从暑假甚至9月才开始复习政治都是可行的。我的学习策略是从9月到11月,利用晚间闲暇时间做1000题。由于我对政治有一定基础,所以我选择了先做题再看书的方式,按照章节逐一突破。对于错误题目,我会回查精讲精练以理解相关概念,并将其精炼为一句概括性的话,录入Word文档,以便后期集中复习,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学习已掌握的内容,有效利用时间。选择题部分大致如此,关键是多归纳知识点。
进入11月底,我开始着手准备主观题,完全依赖于肖8和肖4。购买资料后,我快速浏览了肖8的重要部分,然后全力以赴地背诵肖4,全文背了三遍就参加了考试。至于历年真题,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系统地去做。总的来说,选择题部分需要自我总结,而主观题部分必须紧跟肖4和肖8,无需赘言。政治是个回报率高的学科,冲刺阶段至关重要,建议大家前期专注于专业课和英语,以免后期过于紧张。我在十月底才正式启动政治复习,感到有些压力,所以建议大家尽早开始,每天匀出一些时间,这样后期会轻松很多。
考研数学方面:
从四月份开始到暑假前,要做的就是过教材。同济第六版高数和线代(我考的数二,所以不考概率论)根据考研大纲,把要考的知识点梳理一遍,概念,定理,公式要理解,熟记。课后习题不必全做,选择性的做一些即可(就当时学的时候老师布置的题就行)。暑假开始后,我开始看二李的《复习全书》,这本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至少要看三遍。第一遍可能会感觉很难,不用担心,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的。要做的就是绕过去,做个记号,等第二遍再看,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十一月中旬之前要结束《全书》复习,开始真题练习。真题是最好的辅导材料,也要至少两遍以上。尤其是近五年的要做三遍。至于各类模拟题,选择性做一些即可。就我所看的,市面上很少有模拟题和真题出的在一个水平上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完全靠积累。没有一定的单词量看考研阅读是很痛苦的事情。真题随便选一本就可以,前辈们都很推荐丁晓钟,不过我认为英语还是主要靠个人,文章能看懂了那些连篇累牍的讲解事实上有些多余(个人意见,求轻喷)。把真题吃透基本上考研英语也就没有什么难的了(友情提示:英语一阅读选项分布有规律,而英语二阅读选项分布不一定有规律!或者说部分花卷不一定有规律!今年我做完阅读后发现选项和规律不一致,硬生生的把3个正确答案改错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课程,主要涉及到晶体结构、相图、力学性能、热处理等核心内容。对晶体结构部分,理解并熟练掌握点阵常数、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的计算至关重要,了解各种晶体缺陷如位错、空位、杂质原子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深入理解相图是考试的重点。你需能够分析和解释单组元、二元、三元相图,理解各个区域的相态变化以及相界线的意义。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找一些经典的相图进行解析,不断加深理解和记忆。
再者,力学性能部分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需理解这些性能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特别注意的是,应力应变曲线的理解和应用,它能帮助理解材料的变形行为。
至于热处理,这是改变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理解各种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实践”是王道。理论学习要扎实,多看书,多做笔记,理解每个概念背后的物理意义。实践则需凭做题来巩固,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等。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到研友一起学习,相互提问,共同解决问题,也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定期复习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我建议每周都抽出时间回顾本周学过的内容,每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这样确保你不会忘记学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