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到9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用的资料就是肖秀荣全套,另加一本红色封面的风中劲草,其他什么资料都没有使用,我觉得只要紧跟肖老师的节奏,真的已经够了。我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对于政治一点也不熟悉,所以刚开始看那本最厚的精讲精练时进度特别慢,整本书看下来一共花了一个半月,我觉得有政治基础的同学应该可以快很多,这本书主要就是打基础。在看精讲精练的同时做1000题,看完一章就做一章对应的习题,对照答案自己分析总结。接着就是做真题,大题目先不用管,前期应该专攻选择题,同样是做一套订正一套,仔细总结。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地很不好,但此时已不可能再去看第二遍厚厚的精讲精练了,我就买了风中劲草,这本书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示出来,比较适合二轮夯基础的时候使用;而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则讲得很具体,适合一轮打基础用。所以,那段时间我主要是一边看风中劲草,一边做肖秀荣的历年真题。一直到11月中旬,我才把所有的真题都做完一遍,但所有的知识点都很有感觉了。我虽然只做了一遍真题,但知识点也很熟悉了,因为我真的很认真地把风中劲草梳理了一遍,自己脑海中已经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到12月份,肖老师的4套卷、时事政治、专供背诵的小册子之类的也都陆续出来了,逐一买来认真学习就好。11月末12月初也应该开始背大题目了,但大家也知道,考我们这个方向的背诵量实在太大了,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前期背的东西几乎没有记住,最终就只背了8套卷和4套卷,其中4套卷是要烂熟的,8套卷则需尽可能烂熟,当然最好是二者都背得滚瓜烂熟,但我当时的情况是实在没有精力背。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分数差距最显著的科目。9月26日起,我正式启动复习,首日便沉浸于高等数学(上册)的教材中,依赖模糊的印象,我在短短两天内迅速浏览了全部概念,却未曾解答过一个习题。接着,我通过实践来深入研读,因为单纯看书只能了解表面,无法真正领悟和运用,于是每天投入四个小时专注于数学课程,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关复习书籍的部分内容,以此在一个月内稳固基础。此后的阶段,我投身于海量练习,强烈推荐李永乐系列的数学参考资料,我依照数学复习全书(两次)、660题、冲刺6+2和经典400题的顺序逐个攻克。每次完成后,我会着重剖析错误,探究其根本原因。
考研英语方面:
在对考研所需的词汇有一定了解之后,关键的任务便是征服英语阅读。阅读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Part A、B和C。Part A是标准的长篇阅读(包含4篇文章,每篇5道问题,每题价值2分,总计40分)。Part B通常被称为新题型,Part C则是翻译题,这两部分各有5个小题,每题同样为2分,合计10分。阅读在英语考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总分高达60分,英语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的表现。其中,Part A是阅读的焦点与难点,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历年真题,仔细揣测命题人的意图。
若想在考研英语中取得高分,大阅读部分绝不能失分过多。20道题目中,尽量保持错误在5个以内,最佳情况是3个或更少,错误越少越好。暑假后期及9月份应集中精力做英语真题的阅读部分,用铅笔答题或避免直接在试卷上作答,以便日后重复练习。在二刷和三刷时,可能会发现之前做对的题目依然会错,做错的也可能再次出错,要做好心理准备,逐渐消化并理解真题,特别是错题,坚信通过大量练习可以实现质的飞跃。同时,阅读时要注意时间管理,否则在考研时可能无法完成试卷。推荐在模拟训练时一次性完成四篇阅读,确保时间在70分钟之内。初期阶段,务必给予英语足够的重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动力学A的基础知识包括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如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等。这些基础定律是理解电磁现象的核心,必须扎实掌握。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对这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动力学的基石,它将电磁场的变化规律以四个简洁的微分方程式表达出来。理解和运用这些方程,需一定的数学功底,特别是偏微分方程的知识。我在学习时,会结合实际问题,比如电磁波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去推导和解析麦克斯韦方程,以此提高我的分析能力。
再者,电动力学A中还包括了电磁波的性质、电磁场的能量和动量等内容。这部分理论性较强,但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例如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等。我会尽量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些理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既能提升我对知识的兴趣,也能帮助我在考试中更好地回答应用类题目。
电动力学A中的量子电动力学虽然不是考试的重点,但它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入理解微观粒子的行为至关重要。我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论文,尝试去理解这个领域的前沿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本,我还参考了一些经典的电动力学期刊和教材,比如Jackson的经典电动力学,以拓宽视野。我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研究,凭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