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七月份开始的,刚开始的时候是肖大大的精讲精练,看书的时候自己做框架,理结构,然后看一章呢对应着做一章的1000题,这样看完一遍书呢也就做完了一遍题。第二遍呢我就开始刷题了,直接做1000题,然后把错题用彩笔在精讲精练上标出来。第三遍呢,只是换一根彩笔,其他步骤同上。这样的话精讲精练上就有三种颜色的笔记,最后没时间的时候只看自己错过,不会的知识点就好了。政治我一直是跟着肖大大走得。1000题做差不多了,肖八也就该出来了,选择题要刷好几遍,掌握一下出题大方向,大题的话肖八可以不背的,多看看有个印象就行了。肖八差不多完了,肖四也就出来了,肖四那就都得掌握了,选择题大题都记得透透的就好啦。当然,如果你学有余力的话,风中劲草啊,蒋五啊,米鹏三套卷啊都可以参合着看看。除了精讲精练,肖四,肖八,还要买一下十一月份出的那些小本本,形势与政策啊实时热点呀也会考到的。
考研数学方面:
课本过一遍后我用的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大概需要一个半月我高数部分才看完,一定要捂住答案自己先做,反正就是很慢很慢,每天不到十页的样子,基本每个题都不会做那种,我没有做复习全书里的线代部分,而用的李永乐的线代讲义,然后整本书过完后已经开学了,然后我开始复习全书刷第二遍,把自己一直错的和认为重要的圈出来,后面可以针对性复习。第二遍依然很多题都不会,不过重要的是学习套路。然后这一遍也完了到十月中旬或十月底了吧,就开始刷真题,我买的李永乐的真题书,然后还自己打印了95-04年的真题,你可以买张宇的真题,里面有所有的真题,太早的你可以不用做免得时间不够了,真题我都是两天一套做的,先拿一张大的草稿纸,考试用的那么大够写整个答案的,第一天自己做一遍,就当正式考试那样写不要翻书,选择填空只写答案,过程在另一张草稿纸上算,写整齐以便后面错了可以知道自己当初是怎么想的,我一般是上午8:30-11:30左右做完然后标上年份收好,第二天对答案错的画出来然后分析,再找同类型的题练练。刚开始可能知识点太多总是忘记错的多,慢慢做得多记住记好了。数学参考书也有很多人用张宇的一系列,你可以看别人的推荐在李永乐和张宇中间选一套,买好了就吃透自己的书。最后十二月我还买了张宇的八套卷练手,题比较难,可以和真题岔开做以免打击信心。数学就是重视基础,理解概念,把知识串起来,多做题。还有一本李永乐的660题,全是填空选择我只做了选择题,开始真题的时候有时间就做做,有利于理解概念。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开始得比较早,因为我基础比较差,六级考了好几回才擦线过。我开始做的是基础阅读,词汇是借的图书馆的考研英语乱序版,每天都坚持背,下雨我会去找个亭子,有的时候我会中午下午也去,但中午下午并没有像早上那样贯彻到底。我的词汇大概过了五六遍吧,期间我还用过星火得词汇,都是按单元来,这里推荐方法是你先简单列个任务表,每天必须完成几个单元,这一轮几周之内必须搞定。一定要实事求是,任务不要太重,也别规划得太少。当你完成第二遍第三遍时,你就会小有些成就感,单词书不可过于依赖,但我觉得有个系统的学习单词的工具辅助你学英语是很好的。另外呢,你们可能也了解到了单词放在文章段落里背更不易忘记。然后说说阅读吧,我得阅读理解是先把94到04年的题一篇一篇的做了两轮,大概一轮有个五六十篇吧,每篇文章先不要查生词,在尽量少得时间里先把答案给出来,写在空白处,做完一篇对答案,然后回过头来查生词,理解句子,段落,篇章,这里提醒下,题目本身如果你做的是真题,那就好好研读,如果你做的模拟题,那可以不用那么认真,整个过程中我用了极少量的模拟题(张剑编的),大部分还是临考是做的,模拟题不规范,而且我觉得偏难,不过今年的英语题确实好难,和我认为的模拟题简直如出一辙的难,做题的时候那是想放弃的心都快有了。主要抓好阅读和词汇就差不多啦,如果你不放心到七月份把作文和翻译,新题型,完型都看看,没坏处,我是到了十月份月份之后才放很多精力在作文翻译,新题型上的,特别是作文,说实话,我觉得有点晚了,因为到后期模考,感觉这几样都好恼火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高分子化学,需深入理解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加聚、缩聚,以及它们的机理。掌握链转移、链终止等动力学过程对理解和控制聚合反应至关重要。对各种功能化高分子的合成策略,例如接枝、嵌段共聚等,也需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要,比如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聚合设备,进行单体选、反应条件优化等工作。
高分子物理部分则更侧重于理解高分子的宏观性质。热力学性质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机械性质如弹性模量、断裂强度,以及流变性质等,这些都是研究的重点。这些性质往往取决于高分子的分子量、构型、序列分布等因素,需凭统计力学和分子模拟的方法来解析。对高分子溶液、胶体、复合材料的行为也要有深入的理解。
学习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我建议采用“理论-实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理论学习时,不仅要公式和概念,更要理解背后的物理图像和化学原理。实验环节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重要步骤,能帮助直观地理解高分子的形成和性质。案例分析则帮助把所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分析某种高分子材料为什么适合特定的应用场景。
在复习阶段,我会定期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以此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也喜欢参加讨论小组,凭与同学的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