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智慧治理学院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块我真是有发言权,虽然政治拉分不大,但是容易拖后腿,政治建议出了大纲后开始复习,大纲大概九月中出,出了后,请迅速购买,时间宝贵。然后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大纲,我当时规定是每天看30页,第一部分马原比较难,每天二十页,争取每句话都看到看懂。看完之后,开始做配套的1000题(每天同步做)。做完对答案,把每道题和每道题的解析再看一遍(心里默记),特别是错的题在大纲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虽然后面你不会再有时间看大纲,但是画得过程就是记忆。总之,你从复习政治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开始记忆,千万别拖到最后。看完大纲做完1000题之后大概就到10月中旬了,对,我之所以这么计算每天看的页数,就是掐准复习的节奏。接下来就开始找一本类似1000题的练习题了,个人推荐的选择有大纲解析配套的习题册或者风中劲草。这次就可以快速刷一遍题了,刷题就是记忆,重要的事说一遍,做错的题一定要返回大纲或者看解析弄懂。大概十一月上旬就可以结束刷题了,十一月非常关键,因为你要再刷一遍1000题,看一到两遍风中劲草背诵版知识点,做完肖秀荣八套卷,看一遍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十二月就是题海战术,把所有你能找到的模拟题都买来做,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当然是肖爷爷的四套卷。考前两周开始背四套卷大题,开始背不住没关系,反正你在考试前一定要背熟,不然你就别睡觉了,通宵背。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贴士,我喜欢找重点,不喜欢做无用功,所以我会找几套比较重要的不同机构的模拟题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大题重合率,重合率高的一定是重点,没有重合的一定不要放弃,不然就有可能掉坑里。因为去年就反押题了,我记得当时四套卷里只压中了一道题,但是我非常幸运的发现其它题曾经在某地看过,记得大概的知识点。所以,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训练过目不忘的本领,没有重合的题至少要认真看两遍,有个印象,万一考到呢。对了,考前一定要再复习一遍时政小册子,因为感觉对选择题帮助很大。最后说一下我的政治复习时间,12月之前都是一上午,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12月会适当延长,至于延长多少看个人的进度,主要是要协调好每一科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老生长谈的东西,不过很多人即使到考前也没能把主要的单词背完。背单词非常需要毅力,说下我背单词的过程吧。我是背过新单词后的1、2、4、7、14天再去背这些单词。我先自己画了一个日历,把每天要背的list列在上面,开始的时候背的很慢,每天2个新的list,即使是这样,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因为按照这种方法,最后有可能会积攒到每天7个list!当然这么多的list里面只有两个是新的,其余的都是在复习背过的单词。很多同学在开始背单词的时候都会有误区,例如我用的是新东方那本乱序的单词书,有的单词可能有7、8个意思,还有一些常用方法等,那么在你第一遍背单词的时候不需要细看,你要做的只是能在看到这个单词后的一瞬间反应出他的中文意思(并不是所有的中文解释,1、2两个就行),单词不是一遍背成的,而是靠无数遍的回顾而记住的.在你背单词的1、2、4、7、14天复习的时候,可以把中文部分挡住,看英文单词来反应中文意思,想不出来的就做个记号,这样逐渐的,你就可以积累很多单词,每个单词的意思也就越积累越多!当然只背一遍当然是不够的,在过完一遍单词书之后,你会发现好多都忘了,即使你每隔几天就会进行复习,这是正常的。接下来进行第二遍,跟第一遍一样的方法,唯一不同的就是你在第一遍可能一天背2个新的list,那么你在第二遍就要加快速度,当然这要视每个人的情况而定,我当时是做到了每天5个list,慢的时候3个list。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融学综合涵盖了金融市场与机构、投资学、公司金融等多个领域。金融市场与机构部分,你需对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有深入的理解,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功能和运作机制。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投资学是理解和操作投资决策的核心。要熟练掌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理解CAPM模型,有效市场假说等经典理论,并能运用到实际的投资策略中。还要熟悉各种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以及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再者,公司金融则关注企业如何做出财务决策。理解资本结构、股利政策、资本成本、项目投资决策等内容至关重要。也要熟悉并购重组、企业融资方式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是第一步。每一章的学习都应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应用,形成完整的逻辑链。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定期的复习和练习题训练也必不可少,凭做题,检验自有的理解和记忆,找出知识盲点。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凭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氛围浓厚,利用这样的资源,积极参加研讨会或者讲座,都能使学习更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