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高中时期专攻文科,因此对此不太关注,但我想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门学科,不论你的起点如何,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不同科目的关注度会有所差异,但切勿掉以轻心或急功近利。关键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有效的复习计划。比如,如果你是理科生,但对政治不够精通,那就需要提前着手准备,不可轻视。
我本人的政治复习起步较晚,直到九月底才开始阅读大纲解析,即“红宝书”。然而,书中的字体偏小,难以分辨重点,导致阅读进度停滞不前,最终我选择了肖秀荣的“知识点讲解”作为替代。后续的复习材料主要也是围绕肖秀荣的书籍展开。在掌握知识点后,我开始了1000题的练习,我认为这些题目虽然变化多样,但核心仍离不开教材内容,因此做题时应专心致志。考试时,避免因基础知识点失分至关重要。由于专注于专业课程,我的政治复习进展较为缓慢,完成1000题已是十一月中旬。之后,我重新回顾了“知识点讲解”,并购买了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如“考点预测”、“形势与政策”、“4套卷”、“8套卷”,以及“20天20题”,用以背诵大题。
对于政治复习,我发现其投资回报率最高,效果显现也较快,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松懈。这意味着直至最后一刻,你都不能放弃任何可能的努力和期望。11月和12月是复习政治的理想时段,务必充分利用。选择题决定胜负,所以要深入理解知识点,并灵活应对。哲学部分要吃透概念,题目虽灵活,但始终离不开基础知识;时事政治则需在考前多加关注。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可以了解出题模式,找到答题的感觉。面对大题,应尽可能详尽地回答,分点阐述,理解问题含义,将记忆中的知识点与试题关联,争取填满整张试卷。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考察的是深度不是广度,我想强调的是这些书籍(比如双李、张宇、汤家凤、杨超等)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就是训练你自己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你要坚持在一个训练营里边踏实练习,提升自己的分析解题能力。我一共把张宇18讲看了3遍,9讲看了2遍。这个时候笔记也非常重要,一定要自己做笔记自己总结,查漏补缺,不要漏掉题型!!!10月份开始做数学真题,一边做真题,一边看18讲和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阅读我个人的经验就是真题,真题,还是真题!重要的事说三遍!我整个考研生涯,英语复习资料除了单词就是真题。单词可以用纸质版的单词书。单词每天背,翻来覆去地背,不要间断。真题用黄皮书是比较好的选择,刷题阶段(9月-11月底)精读真题(至少近8年真题)。每做完一篇真题,先仔细研究每道错题的解题思路和干扰项错误原因,然后逐句精研真题中的文章及写作的范文,做到每个单词、短语都认识,每个句子都理解,并积累范文中的好词好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测量平差,简单,就是凭数学优化的方法处理测量数据,消除误差,获取最精确的结果。它涵盖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如误差理论、矩阵运算以及最小二乘法等核心知识点。我在学习这个科目时,首先注重理解基础概念,因这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对误差理论,我深入理解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区别,以及如何凭统计分析来识别和处理它们。矩阵运算的理解也十分关键,它是平差计算的基础工具。我建议使用实际案例来辅助学习,这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
最小二乘法是测量平差中的重要算法,用于寻找最佳近似解。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练习,从简单的线性问题到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逐步熟练掌握其应用。我还利用编程语言如MATLAB或Python进行实战模拟,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些实地测量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测量平差的意义和价值,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对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我都尽可能去做,不断反思和调整我的解题思路,这对深化理解和提升解题技巧非常有帮助。
我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测量平差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有时候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与同学一起讨论、协作,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思考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