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前期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第二年用的《大纲》)、《1000题》《命题人讲真题》,徐之明的《逻辑图解》,中期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背选择题考点,蒋中挺的小册子《客观题应试宝典》用来背易混知识,后期背大题、大量刷题,用的肖秀荣《形势与政策》《八套卷》《四套卷》,徐涛《八套卷》,蒋中挺《五套题》,阮晔《四套卷》,背大题还可以用徐涛的《考研政治必背20题》,总结得很清晰。政治主要分三个阶段:刷1000题熟悉基础知识应对选择、背笔记记住所有基础知识应对选择、背大题应对主观题。关于选择题。政治不好的可以8月开始刷1000题,像我高中学理科的对政治一头雾水,尤其马哲政经死了大量脑细胞,如果你是这种情况就不要等《大纲》出来再开始了,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开始刷吧,看一章做一章的《1000题》,可以今天看一章,明天做那一章的题,这样能知道自己看书效果,同时加深记忆,开始的时候肯定会错很多的。马哲部分比较难,题也较多,可以一天一章,毛中特和近代史可以一天两章(但毛中特第八章那种题量巨大的可能还得两天才能做完),到思修可以三章一天。还有看的时候可以画逻辑图或思维导图,政治知识很杂,逻辑图能帮助记忆和理解。刷完一遍后可以开始做真题选择题感受下出题人的套路,题目怎么考等等。同时开始刷《1000题》第二遍,这个时候速度可以快一些。到十月中冲刺笔记出来后买来背,每天背一两章,我第一年用的是特别有名的《风中劲草》,知识点的确很全,但我感觉排版太花了,眼花缭乱,就有点不想看,用的徐涛的《冲刺笔记》,感觉特别好,总结了很多易混知识点,排版简洁,内容也更精简一点,背起来更容易。背一遍之后可以再刷一遍《1000题》,这个时候错的应该会少很多,而且不用翻书了。三刷1000题和背第二遍《冲刺笔记》同时进行,这样基础就很好了,后面刷模拟题会轻松很多。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放弃三刷,我连二刷1000题都没有做到,所以后面刷模拟题会很很多错题,知识点不清晰,花费了大量时间整理错题。我的时间真的太少,所以一定要早作准备,这样不留遗憾。虽然没有三刷但我很认真地背了《冲刺笔记》,总结了很多易混知识点,这应该是政治分数不错的原因吧,政治有很多易混需要对比记忆的知识,反复看,确保不会再错。
考研英语方面:
感觉自己英语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开始做真题。真题我做了三遍以上,真题不是光把答案弄明白就算完了,一定要把阅读理解上的每一句英文(原文+选项)都要弄懂,这个问题为什么要选这个选项,为什么不选这个选项,都要弄清楚。真题最好从远到近的做,如果感觉自己英语基础很差的同学,可以多写写作文,让人帮助修改,一篇作文多次修改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加强单词的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农业知识综合四,这个科目涵盖了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等多个领域。在复习时,我注重理解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农业经济的供需模型,以及农业政策的影响机制等。案例分析也是这个科目的一大重点,我会定期关注最新的农业新闻,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经济学是另一大挑战。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教育有深厚的底蕴,我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等核心概念。我特别强调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和运用,因这是经济学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我还阅读了大量的经济学原著和研究论文,这不仅帮助我深化理论认识,也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维。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是关键。我不只是死记硬背,是尽量去理解每个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和意义。我常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框架,这样清晰地看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我也会进行大量的练习题训练,以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度。至于经济学,我更倾向于凭讨论和辩论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这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加深了我对经济学的理解。
我坚持每天阅读,无论是学术期刊还是行业报告,都我保持对农业和经济动态的关注。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的研讨会和讲座,这些都能拓宽视野,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