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投入在政治复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恐怕是最少的。主要参考资料是必备的红宝书,还有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背诵本,接着是肖秀荣的1000题,最后阶段则是肖四、肖八和任四的冲刺试卷。政治复习资料不必贪多,因为实际上你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有内容,各个科目都一样。能把手头的资料彻底掌握就已经非常理想了。大致的时间规划是从九月初到十月中旬,完成第一轮复习。我通常是每天研读一章红宝书(如果碰到思想道德修养或历史纲要这样的简单章节,可能会加快进度,一天读两章),然后做对应章节的肖1000选择题。做完了立即校对答案,标记出错的知识点,最好使用铅笔记录,以便后续重复练习。之后以相同的速度再过一遍肖1000,同时购买并阅读风中劲草,我总共看了两遍。接着便是购买冲刺卷和关注时事热点。冲刺卷的大题部分需要重点背诵。假如考试中出现类似你背过的题目,就能直接默写出记忆中的内容,其他题目则可以根据材料和个人理解自由发挥……坦白说,我认为在政治这门课上花费过多精力并不划算。专心致志地做两遍肖1000,最后熟记冲刺卷的大题,对政治无需过于担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推荐《高分指南》,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分册》的话过于简单,如果不是数学基础特别差的,不建议去看。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更体现了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基本上做完《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考前冲刺》跟人大版的《数学精选50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自认资质愚钝,所以对英语的复习下了很大功夫。第一遍,背单词并且总结相近、相似、反义词,同时做真题(不查单词,只是做题然后检查对错);第二遍,做了阅读80篇,完型40篇;第三遍,一天一篇真题阅读。在本子上逐句翻译,之后做题,对答案之后将翻译错的句子重新断句分析在本子上,后面还要总结文中不认识的单词和句子。其实这样的方法速度相当慢,但是一篇文章可以练翻译,可以练阅读,可以背单词,又可以为之后准备作文总结一些好的句型,何乐而不为呢?第四遍,按照考试时间每天一套或者半套真题,这一遍是纯做题,就是为了检验复习效果。虽然做了几遍题,有的题还是重复错,你要仔细去思考到底理解出现了什么问题,避免这类题下次再错的情况。另外复习加进了对作文的准备,我是将每一类型话题的作文自己总结,小作文就是模板,大作文各写一篇,其中写的好的句子需要重点记忆。英语的作文不要写太多的从句,我一直认为句子简单而意义深刻的英语句子才是好句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科学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决策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等核心概念,它们构成了管理科学的骨架。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帮助把握学科的本质,更好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要注重掌握各种模型和算法,如线性规划、网络分析、库存理论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中国人民大学的试题往往结合实际案例,考察理论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在复习时,我会找一些真实的商业案例进行分析,尝试用所学的管理科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既有趣又实用。
再者,持续练习和反复推敲是提升解题技能的关键。管理科学中的计算题型多,需具备快速准确解题的能力。我会定期做模拟试题,尤其是历年的真题,凭不断的训练来熟悉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对错题,我会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我非常推荐的一种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共享学习资源,互相激励。这种互动不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提升沟通和协作能力。